政治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2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剑指美国外交政策失败之核心,直言美式霸权是世界动荡之源!
内容简介
西方普遍认为,美国应该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民主、培育开放的国际经济,并建立国际制度,按照美国的形象重塑世界,这样世界会更加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美国因奉行自由主义霸权政策,最终成为一个高度军事化的国家,不断进行破坏和平、损害人权、威胁国内自由价值观的对外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诸多麻烦。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自由主义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注定要失败。米尔斯海默指出,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会约束美国在海外的自由主义霸权政策,美国采取更为克制的外交政策更有意义。本书是一部清晰而引人注目的作品,对于学者、决策者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感兴趣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读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中文版前言
-
理论
-
历史
-
民族主义
-
英文版前言
-
第一章 不可能的梦想
-
美国奉行自由主义霸权
-
人性的中心性
-
政治自由主义
-
本书概要
-
第二章 人性与政治
-
关键定义
-
理性的限度与美好生活
-
我们的社会本质
-
政治制度与权力
-
社会群体间的政治
-
生存与人类状况
-
第三章 政治自由主义
-
政治自由主义
-
权宜自由主义
-
进步自由主义
-
自由进步主义的胜利
-
功利主义
-
自由理想主义
-
第四章 自由主义大厦的裂痕
-
民族主义问题
-
与统治者相处
-
过分宣扬个人权利
-
独裁的诱惑
-
第五章 自由主义走向海外
-
自由主义霸权的论据
-
自由主义遵循现实主义
-
民族主义与社会工程的限度
-
如果是权宜自由主义会如何?
-
现代国际体系的生成
-
一个世界国家是可能的吗?
-
无政府状态会持续下去
-
第六章 自由主义是一切麻烦的根源
-
自由主义的军国主义
-
自由主义使外交更艰难
-
不稳定与代价高昂的失败
-
国外的自由主义破坏了国内的自由主义
-
第七章 自由主义的和平理论
-
生存的首要性
-
民主和平论
-
经济相互依赖论
-
自由制度主义
-
为什么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
第八章 为克制辩护
-
在国外推行自由主义是愚蠢的
-
现实主义与克制
-
民族主义与克制
-
美国何去何从?
展开全部
“自由主义美国梦”是大妄想
本书作者是著名的推出国际政治 “现实主义” 的理论,因为是学术理论书,需要严谨的论述和定义,全书花了很大篇幅定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普通读者可以略过,看结论: 全球处于民族主义的国家环境中,意识形态的 “自由主义” 会败于 “民族主义”。因为人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生存,现代社会人离不开社群 “民族”,国家是建立在 “民族” 主义的基础上的,而不是 “自由主义” 理念上的。美国的战略核心是欧洲,东亚和波斯湾,非洲并不重要,中国是唯一可能挑战美国的国家(被民族复兴吓坏了)。 日本和俄罗斯因为人口问题都不足以挑战美国的霸权,印度的教育程度和结构体系都不足以成为挑战者。 “颜色革命” 和北约东扩,都是自由主义的败笔,伊斯兰教和共产主义都不是铁板一块,都会因为民族主义而相互纷争。拜登因为在奥巴马政府时就是负责乌克兰事物的,所以会在乌克兰问题上继续施压,作者从 2003 年开始一直在呼吁北约东扩的危险性。美国自由主义霸权是军国主义,苏联分裂后,从 1990 年 - 2016 年美国单极霸权,因为失去了制衡,美国一直在寻找敌人,不断挑起战争,想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改变民族主义国家,把民主强加给另一个国家的努力通常是失败的。作者认为美国应该克制,不要去干涉小国的内政,历数伊拉克,利比亚和阿富汗武装干涉的失败。作者很喜欢往中国跑,因为中国的生存权优先,代表作者提出的国际现实主义关系找到了知音,身为美国公知,希望美国政府围堵中国,让中国在美国制定的规则中循规蹈矩,不能让中国成为东亚的霸主,川普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可惜美国政府需要高举 “自由主义” 大旗,就是没有俄乌战争,中国也想出 “一带一路” 进行突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超越民族主义,让中东和中亚开始走向 “现实主义” 融合,而睡王政府还在坚持用口号式的 “自由主义” 不断搞砸对外关系,加速美国的衰落。
制度突围:解构现实主义的神话
米尔斯海默通过将国际政治简化为冰冷的权力算术构建了一座现实主义的铁笼,铁笼由三大支柱构成:国家生存为绝对理性、安全困境不可逾越、制度价值无足轻重。 可是 “生存理性” 存在致命盲视。米尔斯海默的理论逻辑必然推导出不同制度(朝鲜式 “ 先军体制 ” 与北欧宪政民主)在生存理性上的等 效性,这实质是价值判断的自我取消。当某些政权通过系统性剥夺公民权利换取国家机器高效运转时,这种 “ 低人权优势 ” 被生存理性合法化,无异于承认集中营的经济合理性 —— 此乃制度彻底工具化的必然恶果。 然后 “ 安全困境 ” 存在历史性误判。 现实主义将大国冲突视为永恒宿命,却刻意无视人类突破安全困境的制度创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终结宗教屠杀,欧盟宪政框架消弭千年世仇,这些都不是权力均势的自动产物,而是制度理性的主动构建。美国 “ 西进运动 ” 的启示尤为深刻:在宪法框架约束下,西部拓荒者虽深陷殖民扩张的道德泥沼,却仍能在无政府地带自发形成产权登记制度与社区自治法庭。这种局部秩序证明 —— 制度理性具备突破安全困境的潜力,但必须警惕将其异化为压迫工具(如对原住民的系统性驱逐)。 真正的制度移植,需以守护人的尊严为底线。米尔斯海默指责自由主义者忽视权力现实,殊不知其理论本身正堕入另一种幻想 —— 幻想人类会永远臣服于霍布斯丛林,而遗忘雅典城墙上镌刻的箴言: ‘ 强者节制即 正义。 ’ 对 “ 自由原罪 ” 存在错位归因。将伊拉克教派仇杀、 阿富汗部落割据归咎于 “ 民主输出 ” ,实为倒果为因。 这些灾难正是自由制度核心要素缺席的恶果:没有分权制衡的 “ 民主 ” 只是多数暴政的新衣。 当军 事强权用炸弹投送选票却阉割代议机制时,已然背叛洛克 “ 无代议士 不纳税 ” 的自由主义精髓。 现实主义最危险之处,在于彻底斩断政治与人类价值的纽带。若无普遍人性为尺度,纽伦堡审判何以裁断纳粹之罪?赫尔辛基协议何 以成为铁幕裂缝?这些历史坐标证明:对自由的追求不是幻想,而 是文明存续的氧气。 米尔斯海默的现实主义铁笼本身正是最危险的乌托邦:它诱使人类放弃制度创新的勇气,甘做权力丛林的永恒囚徒。历史反复验证着曼德拉在罗本岛磨砺出的真理宣告了现实主义最致命的盲区:压迫性制度从非坚不可摧,被压迫者精神层面的否定终会转化为制度崩溃的物质力量 —— 这就是现实主义拒绝纳入计算的人性常量。 国际政治的终极命题,永远是如何在权力迷宫中安置制度路标,守护人性的星光。
一本30岁之后必读的清醒之书
自由主义者根据想象去改造世界,现实主义者根据世界调整自己的对策。自由主义让人们成为一盘散沙,民族主义把个体捏成一个拳头。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