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0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在近代中国社会境遇中发生,并伴随时代更迭不断发展,演出形式日益丰富,构成一道亮丽的都市景象。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慈善义演本体,探讨其嬗变轨迹与历程,透视背后的不同力量,挖掘其主要表现类型、分析演化特点与社会功用,使人们理解近代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转型及其意义,并丰富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相。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慈善义演
- 第一节 晚清时期慈善义演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 都市环境与社会文化生态
- 二 都市娱乐与戏曲演出生态
- 三 传统慈善转变与近代义赈兴起
- 四 西方慈善方式的注入和影响
- 第二节 晚清时期慈善义演的产生
- 一 上海地区慈善义演的出现
- 二 京津地区慈善义演的诞生
- 三 江皖水灾筹赈的南北并举
- 第三节 晚清时期慈善义演的初兴
- 一 “寓善于乐”:慈善义演的内生本源
- 二 善与人同:慈善义演的社群网络
- 三 身份认同:慈善义演的行业动力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慈善义演(上)
-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慈善义演的发展
- 一 影响慈善义演的外部环境因素
- 二 慈善义演的社会效用与发展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慈善义演的繁荣
- 一 慈善义演中的政府与社会力量
- 二 慈善义演的运作与新象
- 三 慈善义演的繁荣与变调
-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慈善义演(下)
- 第一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慈善义演
- 一 沦陷区义演:慈善为怀与柔性统治的共存
- 二 非沦陷区义演:慈善公益与民族救亡的变奏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慈善义演
- 一 助学扶贫:救助功能的延续
- 二 管控约束:政府税权的渗透
- 三 义演的延续:难民救助
- 第四章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主体力量
- 第一节 政府力量
- 一 缺位与失位:慈善义演演变中政府的站位
- 二 无助与协助:慈善义演变迁中的政府功能
- 第二节 社会力量
- 一 慈善之光:20世纪早期民间社团举办的慈善义演
- 二 个案研究:近代中国红十字会与慈善义演
- 第五章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 第一节 传统义务戏
- 一 义务戏的嬗变
- 二 义务戏的社会功能
- 第二节 慈善游艺会
- 一 行业救助
- 二 战争募捐、灾荒救济及助学扶贫
- 第三节 慈善音乐会
- 一 慈善音乐会的出现
- 二 慈善音乐会的反响
- 三 慈善音乐会的品质
- 第六章 慈善义演与中国近代慈善事业转型
- 第一节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内在效用
- 一 促成慈善事业转型
- 二 形塑社会娱善文化
- 第二节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外延影响
- 一 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互动
- 二 社群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培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