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刘哲作品贴近实际引发深思,传达新一代法律人责任感,影响广泛。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延续了刘哲作品以往的写作风格,贴近实际,引人深思。这些文章在司法工作者中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传达的理念不仅得到了一线司法工作者的认同,而且还在整个司法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尤其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同名文章,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推广到全国的检察系统研读学习。刘哲的系列文章所传达的理念,体现了新一代法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本书集精华文章之大成,将前述作品的核心理念精心摘编,是一线司法实务人员案头的点睛之作。作者力图传达这样一种信念,即司法的观念,是那些深植于司法官内心的东西。就是那些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习惯性思维中的“习惯”,是从骨子里影响司法行为的东西,是司法者的价值观。

目录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序:法律人为什么要讲同理心?
  • 目录
  • 第一章 同理心
  • 法律人的同理心
  • 为什么要理解别人
  • 一棵圆白菜和两个南瓜
  • “盯梢”与监视居住
  • 为什么要作不构罪不批捕?
  • 打击之后怎么办?
  • 法律工具主义是一种短视行为
  • 从暴力逻辑向权利逻辑的演化
  • 单位谅解到底有没有用?
  • 第二章 公正心
  • 不公正的代价
  • 隐含假设
  • 如果我有罪,我就认罪认罚
  • 酒驾两次可以考虑降低入罪标准
  • “诬告反坐”的刑法问题
  • 违法指令司法报备制度的构建
  • 网上追逃
  • 啥叫不从宽?
  • 第三章 责任心
  • 无过错不追责应该成为司法责任制的原则
  • 案例的生命在于声誉
  • 公诉的案子永远办不完,批捕的案子永远走不开
  • 选择性复查
  • 选择性汇报
  • 行政拘留入刑的程序法思考
  • 醉驾步态测量仪
  • 联席会议到底有没有用?
  • 第四章 事业心
  • 司法改革的工程学
  • 员额制循环问题
  • 权力与责任要对等
  • 司法职业还值不值得干?
  • 在擅长的领域寻找信心
  •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 意识与意志
  • 请收起优越感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