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用户推荐指数
                        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千字
                       字数
                        2020-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汉学家杜赞奇代表作,深度解析清末民初华北乡村在政治权利渗透下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通过对资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所编《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个案的方式对华北六个村庄进行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政权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900—1942年华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图景。
作者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经纪”等概念,详细地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婚姻圈、经纪人、庙会组织、宗教、神话及象征性资源等)深入乡村社会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又是如何作出回应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 编者的话
 - 中文版序
 - 前言
 - 资料来源
 - 第一章 权力的文化网络
 - 文化网络与市场体系
 - 典型研究:婚姻圈
 - 文化、法统与晚清政权
 - 典型研究:河北省邢台地区的水利管理组织
 - 小结
 - 第二章 清末乡村社会中的经纪统治
 - 第三章 华北地方政权的现代化建设
 - 地方政权的重组与扩大
 - 河北、山东二省的财政
 - 国家政权的扩张与内卷化
 - 河北省的县级财政
 - 第四章 宗族与乡村政治结构
 - 公共活动中的家庭
 - 华北的宗族
 - 宗族范围、管理形式及村庄政体
 - 宗族政治与国家政权的深入
 - 两种理想的村庄类型
 - 第五章 乡村社会中的宗教、权力及公务
 - 乡村宗教的类型
 - 第一种类型:村中的自愿组织
 - 第二种类型:超出村界的自愿组织
 - 第三种类型:以村为单位的非自愿性组织
 - 第四种类型:超村界的非自愿性组织
 - 正统宇宙观与乡村宗教领袖
 - 华北地区的保护神——关帝
 - 宗教领域的转化
 - 结论
 - 第六章 乡村政权结构及其领袖
 - 村庄领袖群像
 - 保护人和中间人:习惯法中的权威结构
 - 结论
 - 第七章 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组
 - 摊款和农村
 - 看青,村界与乡村社区
 - 华北乡村是一个“共同体”吗?
 - 结论
 - 第八章 国家政权的现代化与地方领导
 - 清理财政:书手与土地丈量
 - 政权建设与商税征收
 - 结论
 - 结论
 - 历史争论
 - 国家政权与中国革命
 - 从比较中看“国家政权内卷化”
 - 后记 社会史研究方法浅议
 - 引用书刊目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