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本书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笔法,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本书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妙笔生花史景迁
  • 代译序
  • 文前插图
  • 致谢
  • 注释中所用的缩写
  • 前言
  • 第一章 观察者
  • 第二章 土地
  • 第三章 寡妇
  • 第四章 争斗
  • 第五章 私奔的女人
  • 结语 审判
  • 附录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聊斋扩写

    外国人用现代叙事角度把蒲松龄的小故事扩写成小说了(剧本),不但故事扩写,当时背景,用现代财政,经济的视角书写历史,从中反映中西方文字表达的不同,中文非表音文字,言简意赅,外国变音文字,对比《圣经》和《论语》完全不同的风格。现代中文白话文已经现代化(西化),叙事的套路要向西方学习,文字的韵律和洗练要向古文学习。本书写作技巧和角度都值得学习。可内容一般。作者写给现代美国人看 300 年前的中国是会大惊小怪,但如果同样看看姜淑梅老人的几本书,对中国人来说,70 年前和 300 年前区别不大,论故事性,老人的口述历史更精彩。我们要承认中国不是个勇于创新开拓的游牧民族,我们的长处就是把已知的搞到极致,稻作民族的属性(同理参看日本),中国一直延续农业帝国的传统到百年前才开始变革,书中的场景对中国人来说真是平常,那就是农业社会的普遍景象,欧洲 500 年前开始转变,我们迟了 400 年,中国丰富的文字史料,让我们还能还原当时的场景,我从中看出的是中国人的不容易。《大分流》讲的就是历史的走向。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小人物观察清初乡镇生存状况

      说来也巧,我是在听《奶酪与蛆虫》时接触到史景迁这本《王氏之死》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在《奶酪与蛆虫》一书中讲述了 16 世纪一位意大利磨坊主因为 “亵渎宗教” 的言论而获罪被杀的故事,成为了微观历史学的代表著作。听书解读中提到,史景迁这本《王氏之死》也是微观历史学的著名作品,正好万能的得到既有电子书,又有听书解读版,我得以一睹史景迁的写作风采。全书篇幅不长,总共不到十万字,而真正讲述王氏故事的又仅占五分之一的篇幅。史景迁用了大量的笔墨交代了王氏的家乡郯城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时代背景。通过对王氏被丈夫杀害这一案件的还原,让我们深刻感知了在那个朝代更迭烽烟四起的时代,普通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悲惨生活。总体而言,我非常欣赏史景迁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史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他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创作加以娓娓道来的语言,确乎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提供的很好的入门途径。但单就这本书而言,背景铺垫过于冗长,从《聊斋志异》中引用的原文过多,留给王氏的笔墨实在较少。至于序言中所称赞的 “妙笔生花” 的语言则因翻译水平的参差不齐而难以一览全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历史图景下的小人物命运

        《王氏之死》是史景迁的第四部史学著作。此前三部,他的选题焦点是中国古代的精英阶层,有皇帝,士大夫,知识分子。而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第一次把重点放在底层民众,有农民、劳役、小商贩、无品级的差人以及最基层的地方官员。叙述这一类群体,在中国传统史家笔下也极其少见。史景迁从 1668 年到 1672 年的地方文献中,提取这些底层民众的生活脉络,辅以当时造成轰动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他不是历史的直接观察者,史料本身才是。而当时的民间文献最贴近当事人的生活,因而能够使历史更加真实而鲜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