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个案的研究和论说,从国际制度、大国政治、族际冲突、中美关系、法治宪政和学术政治等五个方面,来说明政治世界的内容、本质及其意义。

内容简介

政治不过是个体赖以存在的被管理的公共空间而已。对个人来说,这个公共空间可以从所处的小社群到神圣的民族大家庭;对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这个公共空间可以从一个具体的国际组织到抽象的全球社会。有公共空间,就会出现管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权力,就会出现认同不同群体的身份,出现维系个体与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关系的秩序。于是,权力、身份和秩序便构成了政治的三大要素,其本质乃是在永不满足的人类社会中如何分配总是有限的资源和利益。本文集中的五组论文,基本上是通过个案的研究和论说,从国际制度、大国政治、族际冲突、中美关系、法治宪政和学术政治等五个方面,来说明政治世界的内容、本质及其意义。其涉及的议题基本上是国内学术界没有涉及或涉及不深的问题,而且,文字上也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政治:难以摆脱的公共空间(代序言)
  • 第一部分 政治的国际制度维度
  •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
  • 一、霸权稳定论的提出
  • 二、对霸权稳定论的批评:霸权后合作论
  • 三、霸权稳定论的发展:霸权与大国政策协调并存论
  • 四、余论
  •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际体制理论
  • 一、相互依赖观念与体制理论
  • 二、体制的含义与作用
  • 三、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四、体制的自主性(regime autonomy)
  • 五、体制论的贡献与局限
  • 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
  • 从相互依赖到全球一体:基欧汉和奈的新研究
  • 第二部分 大国政治
  • 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
  • 一、强国、大国和大国崛起辨析
  • 二、制度和观念的力量
  • 三、美国的富强之路
  • 四、余论
  • 劈沙沥金求真相——读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 一、斯大林为什么会给金日成开绿灯
  • 二、苏联“空军掩护”:何时、何地、何为?
  • 三、中苏同盟的加强和潜在问题
  • 作为冷战历史的战后美国外交——略评《战后美国外交史》
  • 二战中瓜分巴尔干的大国角逐
  • 一、1944年英苏“五月协议”与美国的态度
  • 二、“百分比协议”与美国的沉默
  • 三、美国对势力范围的考虑
  • 大国干预与共产党的革命战略——对于中国和希腊的比较研究(1944—1946)
  • 一、大国干预与共产党革命战略的形成
  • 二、大国干预造成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
  • 三、余论
  • 从“两大阵营”理论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看法和政策的演变
  • 凯南:从遏制到缓和
  • 冷战后东亚地区集体安全体制初探
  • 一、华盛顿体制和美苏冷战体制
  • 二、冷战后东亚力量的新格局及其特点
  • 三、寻求冷战后东亚安全的新体制
  •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 人权外交:内容、基础及公民自由问题——兼评毛寿龙《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保护人权还是侵害人权》
  • 对人道主义干预的考察和思考(提纲)
  • 一、联合国宪章中的主权和人权
  • 二、为维护人权原则而损害主权原则
  • 三、人道主义干预的内涵
  • 四、人道主义干预的合法性问题
  • 五、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困境
  • 六、人道主义干预的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中美关系的政治
  • 白银外交和币制改革:绝处逢生的“双赢”游戏
  • 陈光甫:一位被遗忘的外交家
  • 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 一、贷款援助与中美抗日同盟的酝酿(1938.9—1941.5)
  • 二、全面援助与尖锐冲突:中美抗日同盟的形成和发展期(1941.5—1945.2)
  • 三、卷入内争与门户开放:中美抗日同盟的蜕变(1945.2—1946.11)
  • 中国的大国地位:成败皆在1943
  • 1941—1949年美国在华军事机构及其沿革
  • 一、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
  • 二、盟国中国战区(Chinese Theater)
  • 三、美军中国战场
  • 四、美国驻华陆军和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
  • 五、驻华美国空军部队
  • 六、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
  • 七、简短的总结
  • 批判《中美关系白皮书》背后的政治
  • 探求中美关系的历史谜底——评陶文钊主编:《中美关系史1949—1972》
  •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中的台湾问题
  • 中美两国最惠国待遇问题的由来
  • 一、中美两国关于最惠国待遇的协定
  • 二、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与中国的MFN地位
  • 三、布什政府期间总统和国会在给予中国MFN地位上的分歧
  • 脆弱而有韧性的关系:中美关系中紧张与和缓的变奏曲
  • 小视角下面的大历史:中美关系中的两个23年
  • 第四部分 政治的族性和民族维度
  • Ethnicity(族性):从国内政治到国际政治
  • 族性迷信与历史的意义
  • 自决权的三种形式
  • 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定时炸弹
  • “肯定性行动”与机会均等原则的艰难平衡
  • 第五部分 政治的法律维度
  • 美国宪法的形成:一个历史的考察
  • 一、美国革命与美国宪法
  • 二、制度创新
  • 三、宪法的批准与“权利法案”
  • 四、美国宪法的渊源
  • 五、宪法只是开始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略论
  • 马歇尔与美国最高法院权威的确立——从马伯里案谈起
  • 美国宪政史上的马卡洛诉马里兰州案
  • 美国早期宪政史上的联邦法令废止权
  • 保守理念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1889—1937年的联邦最高法院为中心
  • 一、保守理念、保守法院与司法克制(司法保守)
  • 二、内政中的最高法院:契约自由与二元联邦主义
  • 三、对外事务中的最高法院:与国会和总统同步
  • 四、伦奎斯特法院:渐见保守
  • 吉迪恩:一位改写美国司法制度的小人物
  • 在美国焚烧国旗是否合法
  • 新闻自由与个人名誉的艰难平衡:美国媒体中的诽谤诉讼
  • 凭什么独立的法官比民选政客更有权威
  • 第六部分 政治中的个人、政党、社群与学术
  • 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爱国者——追记李慎之先生
  • 克林顿的政治人生与性格缺陷
  • 布莱尔和英国工党的与时俱进
  • 英美两党制的比较研究
  • 一、英美两党制的历史发展
  • 二、英美两党制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 三、两党制与政府体制
  • 从负责任的公民到负责任的全球公民
  • 对社群概念的进一步讨论——与许纪霖先生对话
  • 想像中的西方与真实世界中的西方
  • 有那么一点儿科学,又不那么科学的科学
  • 学术腐败、学术违规与学术期刊的中国特色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注释规范——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批评
  • 一、CAJ-CD规范是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 二、使用CAJ-CD规范标准时的技术性缺陷
  • 三、为什么CAJ-CD规范会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
  • 四、几点想法
  • 一套书 二十年 三代人
  • 纪念一项延续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学术事业——为《战后世界历史长编》写的墓志铭
  • 历史学家的责任和重大历史题材的写作
  • 一、一书激起千层浪
  • 二、批评家穷追猛打
  • 三、在历史与现实、学术与政治之间
  • 现代化理论评介
  • 一、现代化理论及其修正派
  • 二、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
  • 三、余论
  • 当代史鸟瞰
  • 被误解的马基雅维里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