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4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民事诉讼法专题思考:理论探析与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作者近些年对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的思考,其中既有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探析,亦有对域外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既包括民事诉讼基础理论,又涉及民事诉讼具体制度;此外,本书还对民事司法程序与媒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书内容涉及了民事诉讼法近年两次修改的内容,对今后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启示意义。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内容简介
- 扉页
- 版权信息
- 其他
- 《重大法学文库》编委会
- 出版寄语
- 专题一 民事诉讼模式研究
- 我国民事诉讼的模式选择与制度重构
- 民事诉讼主体结构模型观
- 第二审上诉模式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专题二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研究
- 摸索证明与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开示的协作
- 论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下的证据收集
- 论我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展
- 离婚损害赔偿诉讼无过错女性“举证难”之破解
- 日本近年民事取证制度改革述评
- 专题三 司法与传媒关系研究
- 美国媒体视野中的民事诉讼
- 传媒对司法程序的介入
- 传媒与司法关系的三种调控模式
- 专题四 环境民事诉讼问题探讨
- 谁该作为云南铬渣污染案的原告
- 论我国环境诉讼原告主体的一元化
- 专题五 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 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混同与独立
- 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监督与制约:一种新机制的建构
- 新形势下对民事检察监督权的理性思考
- 专题六 美国民事诉讼研究
-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案件管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合并制度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 美国联邦上诉程序终局判决规则:内涵、例外与发展
- 专题七 其他民事诉讼制度探讨
- 再审案件审理权的配置
-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二重视角
- 从“法官会议制度”看我国法院“去行政化”的困境与破解
- “法庭之友”制度及其借鉴
- 人民陪审员审判参与度构建的民主逻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