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余世存“时间三部曲”之三

内容简介

第十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1.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 安顿身心的日用之道。学者余世存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讲述。
2.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一本节日之书,带你了解我们传统文化背后更为深厚的人情、物理、信念,我们文明里的信仰情怀。在传统节日里活出中国,见识中国。
3.著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用心温习每一个节日,从行动到仪式, 从仪式到情感,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生成的规律,体验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
4.节日来源于时间,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庆典、仪式、信仰、禁忌。更重要的,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深刻的联系。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本书更注重故事性和知识性,贴近广大读者,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进行全方位讲述,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完美解读。配以著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是给当代人的知识读本,对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在节日里活出中国
  • 春节 取悦天地的礼乐文明
  • 元宵 年岁劳作前的欢聚
  • 春分 情欲萌动的媒介
  • 社日 社会之始的认同和欢乐
  • 寒食 回到更为本真的生活
  • 清明 对家庭的尊崇和对祖先的感恩
  • 端午 节气和操守,辟邪和祛灾
  • 夏至 一年至盛,安居修心养身
  • 七夕 情感交融的桥梁
  • 中元 为生命留有余地
  • 中秋 小康生活的圆满
  • 重阳 大自然最后的壮观
  • 腊八 报告天地的仪礼
  • 年关 文明里的信仰情怀
  • 过年 在时运的变迁里通变重生
  • 在家乡过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节日之书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28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7)余世存《节日之书》大家好!今天阅读余世存的第九本作品《节日之书》,本书是目前国内首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本书更注重故事性和知识性,贴近广大读者,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进行全方位讲述,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完美解读。配以著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是给当代人的知识读本,对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精彩内容:①节日的中国人到中年,在众多陌生的领域里学习,居然还能开疆拓土,尤其得到读者们的认可;应该感谢青少年时代所受的现代教育。至于今天的教育是否还具有 “现代性”,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愿意说,“五四” 前贤们 “整理国故” 的一支在当时异军突起,但成绩终于有限,其原因仍有时间的因素。躬逢其盛的冯友兰教授就说过,“新文化运动” 以来,我们要解决的是从西方文化中学习什么的问题,现在是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继承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对空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学霸” 和 “学渣” 对同一教室都有不同的偏好。我在美国的十几个城市中发现自己不讨厌南边,但在北边似乎要踏实一些。而时间会重复或加剧人们的感受,比如家乡,很多 “连根拔起” 的人、甚至 “父母在” 的人,回到家乡的感受是找不到家,这一客人的心态随时间加剧。因此,我们生活其中的时空有大用,是我们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有小用,它给每一位研思者以巨大的生命能量。诗人就吟唱过,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刘宗迪先生说,“唯因时间成为我们思想和理解的出发点,因此,时间本身,包括作为时间的基本结构的历法制度,就很难成为人们反思的对象。历法,仿佛早就成了一种天经地义的自然现象,亘古如斯,永恒不变。其实,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而言,我们现在使用的成文历法,还仅仅是非常晚近的事情。”②节日的意义研读传统节日也是我再度理解古人和时空的过程。现实生活和传统历史必须相互发现才能使人理解世界并获得安顿,仇恨古人、嘲笑古人虽然容易,但并不能使人真正明心见性。如果把时间、节日当作阴,把地域、生活当作阳,那么,生命只有在获得有效的时间感中才能踏实,即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古典作家对传统中国人生活是写实的,尤其是他们引入了大量的节日,几乎无节不成书,节日期间社会整体的狂欢和个别家庭的生离死别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生发出古代小说叙事的 “乐中悲” 模式。这与其说是一种小说叙事模式,不如说是小说承担起人生社会的教育功能,即在传统社会的后期,社会个体不能独立新生,为宗亲伦理束缚异化后,注定以悲剧收场。借用经济学大师熊彼特的话,传统社会的士农工商官等阶层在时间和节日里生活,没能从宿命式毁灭中走出,进入到创造性破坏的新生秩序之中。节日里有节气的消息,有天道的逻辑。即如中秋,一个渴望团圆而往往不得团圆的日子,其中就有秋天收手以尽人事圆满的意味。至于冬季的腊节、小年、除夕等节日,无一不有慎终追远的告诫,一个人如果不懂得退场、收手,那么他过这些节也就只是过了一个眼前的热闹。用民众的话说,他自己不收,有人来收,有天来收。古典名著中对节日有意无意的运用,其实也是文明法则借以书写的文本。③春节的文明在原创性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化中,没有比春节更能让中国人骄傲的了。我们中国人作为个体或合群生活,在没有突破或对突破的反思里,只是已写好的历史剧本,在文明的眼里已经或正在展开,并非新鲜的创造。我们的吃穿住行,我们的交往方式、治理方式,或迟或早地融入主流文明,跟世界其他民族大同小异可以沟通。只有春节,近一个月的时间把握方式,是我们有别于他人的。古人说,死生亦大矣。经过现代传媒的渲染,过春节俨然有浸乎生死之上之势,它高于国丧、大于灾难、重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上亿的中国人在半个多月内的大迁徙,甘愿领受当代社会的匮乏、污染和盘剥,如信徒朝拜如浪子回家,以及各类个性化的过年,如农耕时代一样的家族盛宴,炫耀狂欢,都说明了这个文明的绝对律令、集体意识施于我们是如何地有效。无论文明单位或文明范畴如何大至无限成就广众,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文明个体必须回归基本,他的起点,家人、乡邻、桑梓。就是说,无论他如何无依无助,在春节里,他属于了自己,回到了根本。因此,过春节既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认同,他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宿。在这个意义上,春节对穷苦或富贵一视同仁,春秋战国的变乱不用说了,五代十国的罪苦不用说了,春节是忧于季侯的轮转和人生百年,而温暖着每个人,它让每个人在节日期间驻思于仪,它兴于情,立于礼,成于乐。它检验个人是否充分地个体化,也关怀个人是否充分地社会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管人们较易适应或忍受空间的感受,因此大部分人对空间的偏好日用而不知,但新的环境仍会暗示他的空间偏好。不同的人对空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学霸” 和 “学渣” 对同一教室都有不同的偏好。我在美国的十几个城市中发现自己不讨厌南边,但在北边似乎要踏实一些。而时间会重复或加剧人们的感受,比如家乡,很多 “连根拔起” 的人、甚至 “父母在” 的人,回到家乡的感受是找不到家,这一客人的心态随时间加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过春节没有统一的过法,没有优劣的过法。尽管当代中国人已经视一切文明的传统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如同经典的意义早已不仅有子曰诗云,也有着圣经佛法、希腊哲思,节日早已不仅有清明中秋,也有着圣诞情人。道术已为天下裂,节日早为人群分;但所有关于时间年节的态度里,没有什么比春节更能表达人生的相关性、文明意识和生命的通感。借用古人的话,春节的美哉奂焉,使人能歌于斯,哭于斯,我国人族人聚精会神于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余世存工作室

        成立于2017年,主要负责余世存的作品出版和自媒体的相关运营。目前拥有余世存同名的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号等自媒体,策划有《余世存给孩子的时间之书》、《少年史记》等多部传统文化读物,并跟央视、北京卫视、安徽卫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腾讯等媒体有过合作,上过东方甄选、樊登读书、得到听书等媒体平台,还跟宁德时代、毛铺酒业、美的等文化市场有过文化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