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1千字
字数
202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中国形象与跨文化传播,重点关注华外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内容简介
何为中国?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他者”是如何认识中国的?本书重点讨论在华外籍留学生对中国重要文化意象的认识及其媒介接触与使用状况,旨在探讨当今最有力的中国形象塑造机制与媒介网络是如何作用于“中国形象”的输出的,从而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形象”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谁是他者
- 一、文明交流与冲突
- 二、他者理论
- 三、文化身份认同
-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传播
- 一、文化不是“软实力”
- 二、全球化与全球传播
- 三、世界之中国
- 四、中国文化的传播模式与路径
- 五、外籍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传播
- 第三章 何为中国
- 一、中国形象
- 二、文化印象
- 三、多维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中国人的形象
- 一、中国人形象的建构
- 二、中国人形象的测量及调查
- 三、中国人形象的总体特征与评价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底色
- 一、世界的中国文化
- 二、中国文化的测量与调查
- 三、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评价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六章 中国文化符号
- 一、作为表征的文化符号
-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测量与调查
- 三、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符号的态度评价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七章 世界的孔夫子
- 一、西方历史中的孔子形象
- 二、孔子形象的测量及调查
- 三、多元的孔子形象及其文化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八章 中国艺术的风格
- 一、中国艺术的传播
- 二、中国艺术文化研究的界定和调查
- 三、中国艺术文化传播的特征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九章 中国书法的特征
- 一、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传播
- 二、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研究变量和调查
- 三、中国书法艺术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描述
- 四、中国书法艺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模型与检验
- 第十章 中国制造的品质
- 一、媒介与中国制造
- 二、中国制造研究的变量及调查
- 三、媒介使用与中国制造的特征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十一章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文化接受
- 一、媒介使用与文化认同
- 二、互联网与中国文化认同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三、互联网与中国文化认同的特征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十二章 汉语学习的动机与效果
- 一、汉语文化传播与语言学习动机理论
- 二、外籍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效果的研究实施
- 三、外籍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渠道与效果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第十三章 汉语学习与中国文化认同
- 一、汉语学习、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
- 二、外籍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中国文化认同的研究方法
- 三、外籍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的特征
- 四、本章总结与讨论
- 结语 守望文化,传播中国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