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3千字
字数
2018-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解读致歉言语行为实现过程,探讨结构、意图、策略等要素。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在致歉事件整体框架下解读致歉言语行为的实现过程。致歉言语行为的结构包括致歉主体、致歉意图、致歉方式等因素。致歉主体是致歉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和接受者,分别是致歉方和受歉方。致歉意图是致歉言语行为的核心,是致歉言语行为的出发点和回归点。致歉意图必须在致歉事件框架内实现,其实现的过程,也是致歉言语行为意义的建构过程。致歉言语行为的实施表现为语言形式和与其相伴随的非语言形式。语言形式主要表现为标识致歉意图的语言形式、标识致歉主体的语言形式以及标识致歉度的语言形式。实施中,将受到冒犯行为因素、致歉方对致歉言语行为的态度、交际主体个人因素及其差别、语境因素等的影响。陈述冒犯事实、解释冒犯原因、表达歉疚情感、提出补偿措施、保证改过自新、请求对方谅解是致歉言语行为的六种实施策略。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一 研究对象和意义
- 二 致歉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 三 解决的问题
- 四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 第一章 致歉言语行为概述
- 第一节 致歉言语行为的内涵
- 一 致歉言语行为和致歉行为的关系
- 二 致歉言语行为和致歉语言的关系
- 第二节 致歉言语行为的性质
- 一 引发行为
- 二 补偿行为
- 第三节 致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 一 弥补受歉方的补偿需要
- 二 平复致歉方的不安心理
- 三 修复双方的人际关系
- 第四节 致歉言语行为的类型
- 一 利人致歉言语行为
- 二 利己致歉言语行为
- 三 双赢致歉言语行为
- 四 虚拟致歉言语行为
- 第二章 致歉言语行为的行为结构
- 第一节 致歉主体
- 一 致歉方
- 二 受歉方
- 第二节 致歉意图
- 一 致歉意图的产生
- 二 致歉意图的结构
- 三 致歉意向的标志语
- 四 “对不起”的语用辨析
- 第三节 致歉形式
- 一 语言形式
- 二 非语言形式
- 第三章 致歉言语行为的语言形式
- 第一节 致歉意图的实现
- 一 行为结构中元素的隐现规律
- 二 行为结构中元素的语序情况
- 三 致歉标志语的句法表现及差别
- 四 致歉标志语的语用差异
- 第二节 致歉主体的标识
- 一 对受歉方的称谓
- 二 致歉方的自称
- 第四章 致歉言语行为的致歉度
- 第一节 冒犯度的评估
- 第二节 致歉度的实现
- 一 语言方式
- 二 非语言方式
- 三 复合方式
- 第五章 致歉言语行为的制约因素
- 第一节 冒犯行为因素
- 第二节 致歉方对致歉言语行为的态度
- 一 调查问题和结果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三 由调查结果分析受到的启示
- 第三节 交际主体个人因素及其差别
- 一 主体间的社会距离
- 二 主体的地位及其差距
- 三 主体的性别及其差别
- 四 主体的年龄及其差距
- 五 主体的职业、性格及情绪
- 第四节 语境因素
- 一 交际情境
- 二 交际背景
- 三 交际方式
- 第六章 致歉言语行为的策略
- 第一节 直接致歉策略
- 一 认可责任
- 二 直接表达歉意
- 三 表达悔恨和痛苦
- 第二节 间接致歉策略
- 一 陈述冒犯事实
- 二 解释冒犯原因
- 三 提出补偿措施
- 四 保证改过自新
- 五 请求对方谅解
- 第三节 关于受歉方对致歉期望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 一 调查问题和结果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三 由调查结果分析受到的启示
- 第四节 关于受歉方不满意的致歉的问卷调查和分析
- 一 调查问题和结果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三 由调查结果分析受到的启示
- 第七章 致歉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
- 第一节 真诚性原则
- 第二节 礼貌性原则
- 第三节 适宜性原则
- 第四节 关联性原则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