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6千字
字数
2016-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全过程,全面细致梳理诗人流派,研究演变史。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以史带论的形式勾画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流变的全过程,对自新诗诞生以来各主要的诗歌群体、流派及代表诗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本书既重视从宏观的视野探讨社会思潮的重大转型与新诗潮流嬗变之间的关系,又重视对经典性文本、异质性文本的细读和阐释,对诗歌史上一些被忽略、被遮蔽的现象、诗作进行了重新发掘,对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诗歌论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研究中国新诗发展历程及诗歌精神演变史的用心之作。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新诗地位的确立
- 第一节 社会的转型与古典诗的式微
- 第二节 济世致用的文学观与胡适的尝试
- 第三节 早期白话诗的贡献与局限
- 第三章 新诗的崛起
- 第一节 自我的扩张与浪漫主义的腾飞
- 第二节 小诗的流行与“新女性”镜像构建
- 第三节 冲破藩篱的爱情诗
- 第四章 新诗的拓展与分野
- 第一节 新诗群体的持续分化
- 第二节 严峻政治生态下的左翼诗歌
- 第三节 抒情与节律并重的新月派
- 第四节 以奇为美的象征派
- 第五章 随时代流变的现代派诗歌
- 第一节 五个“现代”指标
- 第二节 书房与囹圄:戴望舒的诗
- 第三节 云下坠成树:何其芳的诗
- 第四节 从楼阁到广场:卞之琳的诗
- 第六章 时代主潮下的多元并进
- 第一节 感时幽愤的诗歌时代
- 第二节 血与火的洗礼:七月派的诗
- 第三节 哲思与情怀的融合:冯至的诗
-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新变:九叶派的诗
- 第五节 左翼诗歌的延续:延安诗歌
- 第七章 艾青与30年代后期的诗歌走向
- 第一节 呼应时代的选择
- 第二节 “救亡”的现实主义
- 第三节 太阳和它的反光
- 第四节 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蜕变
- 第八章 颂体诗歌的昌盛与迷失
- 第一节 诗歌传统的延续与断裂
- 第二节 “老”诗人的普遍性失落
- 第三节 红旗下的新诗人
- 第四节 桂冠诗人:贺敬之与郭小川
- 第五节 不同类型的潜在写作
- 第九章 诗歌的归来与复兴
- 第一节 从一体化到多样化的转变
- 第二节 劫后余生:“归来”的诗人
- 第三节 入世与出世:公刘与昌耀的诗
- 第四节 与时代思潮共振的诗人
- 第十章 异质与反叛:朦胧诗
- 第一节 “朦胧诗”命名的话语论争
- 第二节 决绝的反叛:北岛的诗
- 第三节 温婉的抒情:舒婷的诗
- 第四节 致命的童话:顾城的诗
- 第五节 历史的神话:江河和杨炼的诗
- 第十一章 喧哗与骚动:第三代诗歌
- 第一节 第三代诗歌运动
- 第二节 口语化、世俗化趋向
- 第三节 书面化、纯诗化趋向
- 第四节 她们的声音:女性诗歌
- 第十二章 90年代的诗歌
- 第一节 式微的诗歌时代
- 第二节 知识分子写作
- 第三节 民间写作和下半身写作
- 第四节 网络诗歌的兴起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