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3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课题深入研究羌族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关注文化认同、传统信仰等多个子题,旨在提供保护本土民族文化的参考。
内容简介
本课题以羌族“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为对象,既从民俗事象透视族群生活,又从族群生活解读民俗事象;既涉及民俗符号在族群表达中的运用,又涉及族群意识在民俗符号中的积淀;既考察族群表达中显露的民俗信息,又考察民俗呈现中传递的族群意识。研究方法上,将理论阐释与田野考察结合、口述材料与书面文献结合、过去历史与今日现实结合、个案审视与整体观照结合。研究途径包括文献查阅和田野走访等,尤其注重文化人类学所倡导的跨学科理念、知识及方法的运用。本课题研究既从民俗事象看族群表达又从族群表达看民俗事象,内容包括先祖敬奉、女神传说、白石象征、圣树崇拜、古老经典、仪式戏剧、民族歌舞、民艺符号、民居建筑、节日文化等十多个子题,涉及的学术话题有口头传统、神话母题、民间信仰、族群意识、集体记忆、地方知识、文化遗产、文化展演等。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四川是中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重要省份。本课题通过对民俗事象与族群生活的双向观照,力求从民间文化角度对羌族这一族群个案进行深入发掘和学术阐释,以推进对多民族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把握,并且为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提供有现实意义的学术参考。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白石象征与族群代码
- 第一节 族群识别的重要标志
- 第二节 族群信仰的象征表达
- 第三节 族群身份的婉转叙事
- 第二章 圣树崇拜与传统习俗
- 第一节 祭神仪式及民间习俗
- 第二节 圣树崇拜与神话传说
- 第三节 生存环境和周边观照
- 第三章 地震唤犬与古老信仰
- 第一节 从释比地震唤犬说起
- 第二节 中华犬信仰历史考察
- 第三节 羌民的灵犬信仰管窥
- 第四章 民间禁忌与生态意识
- 第一节 年货节的野味及其他
- 第二节 古老故事和民间禁忌
- 第三节 “小传统”作用不小
- 第五章 女神故事与集体记忆
- 第一节 救苦救难的伟大女神
- 第二节 来自天宫的尔玛祖先
- 第三节 相关传说及民情风俗
- 第六章 先祖敬奉与华夏认同
- 第一节 大禹崇拜和地方知识
- 第二节 口头遗产及多样表达
- 第三节 族群叙事与华夏认同
- 第七章 族群表述与文化寻根
- 第一节 羌城神庙及根基寻求
- 第二节 认同选择与历史追述
- 第三节 文明意识和文字想象
- 第八章 释比名实及生存现状
- 第一节 称释比为端公之辨析
- 第二节 释比之名的词语考察
-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羌释比
- 第九章 皮鼓传说及超凡底蕴
- 第一节 从圣到俗的羊皮鼓舞
- 第二节 羊皮鼓制作用材探秘
- 第三节 羊皮鼓来历故事透视
- 第十章 神奇经典与文化遗产
- 第一节 羌人的“百科全书”
- 第二节 奇异图经“刷勒日”
- 第三节 神秘“天书”谁能识
- 第十一章 释比诵经与仪式戏剧
- 第一节 主流视野之外的羌戏
- 第二节 释比法事和仪式戏剧
- 第三节 本体识别及学术反思
- 第十二章 唱灯跳灯及文化交融
- 第一节 民间花灯在北川羌区
- 第二节 岷江上游的唱灯跳灯
- 第三节 灯俗民艺的多面考察
- 第十三章 民族歌舞及多面观照
- 第一节 地震之后的频繁亮相
- 第二节 艺术学视角下的歌舞
- 第三节 歌舞不只是“艺术”
- 第十四章 民艺符号及原型透视
- 第一节 从羌绣“卐”字说起
- 第二节 古老的人类文化符号
- 第三节 原型内涵的文化解读
- 第十五章 地方饮食及名称译介
- 第一节 洋芋也能做“糍粑”
- 第二节 族群情感和地方美食
- 第三节 此食英译的是是非非
- 第十六章 世俗场域和神圣空间
- 第一节 彰显族群特色的民居
- 第二节 作为世俗场域的碉房
- 第三节 表征神圣空间的建筑
- 第十七章 节日文化和当代展演
- 第一节 年节展演与地方诉求
- 第二节 节日打造和族群意识
- 第三节 古老习俗及当代传衍
- 附录一 不可忽视的“小传统”
- 附录二 村寨仪式中身体展演的神圣艺术
- 附录三 藏羌彝走廊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