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汉学家提供交流平台,旨在建构国际汉学研究桥梁。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全书分“汉学视阈”、“汉学名家”、“经典释读”、“艺术史辨”、“文学对话”、“文献钩沉”、“汉语研究”、“学者访谈”等版块。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目录
  • [汉学视阈]
  • 汉学与汉学家在德国——过时的概念?
  • “在中国人们吃月亮”——19世纪到21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
  • 重拾“美国在中国的失败”——华侨汉学的视角初探
  • [汉学新论]
  • 傅斯年眼中的哲学、诸子及中国哲学
  • 他者“的”迫害——鲁迅与莱维纳斯
  • 德里达的前人与来者:论中西传统中的言语、文字、命名及语言的起源
  • [汉学史探]
  • 范礼安与利玛窦:对华传教之父
  • 《圣经》东游记:《圣经》在中国的互/文本阐释
  • 康熙大帝、路易十四与天主教入华
  • 国王数学家:照亮那个时代的人——从“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谈起
  • [经典诠释]
  • 再访孔子:古文本,新言说——法兰西学院授课讲义(2009—2010)
  • 权威的修辞:《利未记》与《论语》的比较
  • [艺术史辨]
  • 在世界的另一端:移居蒙元中国的中世纪艺术及其语汇
  • 十世纪的蜀国——中国视觉艺术史地域篇之一
  • [文学对话]
  • 作为价值的多样性:边缘性,后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身份特征
  • 1997年以来香港小说所表现的女性形象——以母亲、女儿、妻子为中心
  • [学者心路]
  • 论汉语学习中思维管理方法的恰当性
  • 在中国的学术历险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