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小佳首本散文集。

内容简介

积攒在小小少年心头的话,终于在长大成人后和盘托出,关于故乡的人、青春的隐痛、漂泊的生活,也关于一个人如何超越自己,真正地诞生。

他用敏感的心和幽默的口吻写自己——躲进家中衣柜的记忆,难以停止的自我怀疑,对世界的愤怒,以及与痛苦和解的时刻;

写身边人——聪慧彪悍的农妇二姑,勇敢的女性朋友们,记忆中的阿嬷与阿公,还有父亲的半生和他们猝不及防的永别;

也写他从生活里张望到的世界——县城大院的权力暗涌,建材市场的业务江湖,城中村里的异乡族群,山海之间的闽南故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掷出笑杯作答
  • 推荐序二 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故乡》
  • 推荐序三 立体小佳,特色闽南
  • 摇摇晃晃
  • 田里的阿花
  • 权力的颜色
  • 实在闽南
  • 蜉蝣
  • 散场之后
  • 勇敢的人
  • 和世界失联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寻生活的重量与光芒

    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小佳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乐观态度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当得知他推出首部散文集《蜉蝣直上》时,我满怀期待地翻开,本以为会是舞台段子的文字化延续,可读完才惊觉,这是一本远超预期,能深深触动灵魂的佳作。小佳在书中毫不吝啬地袒露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身体缺陷,那些异样的眼光如芒在背,刺痛着少年敏感的心。“我们都有病,只是我的更明显一点”,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自我调侃,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挣扎。在面对家庭时,他写出了那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写父亲去世后,自己站在焚烧炉前,内心五味杂陈,一句调侃的话语,比任何痛哭流涕都更让人心酸,那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后的无奈与豁达。还有母亲,为了保护他,默默咽下多少泪水,用自己的方式为他遮风挡雨。这些关于家庭的故事,撕开了东亚家庭常见的情感隔阂,却又让我们看到在那些笨拙的举动里,藏着的深沉爱意。小佳没有一味地抱怨,而是用文字搭建起与家庭和解的桥梁,让我们看到亲情的坚韧与温暖。闽南文化在这本书中有着浓墨重彩的呈现。小佳作为闽南人,将宗亲、祠堂、神明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字里。在他的笔下,闽南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他讲述二姑用菜刀去讨公道的故事,一个看似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却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悍勇,背后展现的是闽南女性特有的坚韧。这里既有务实的讨生活智慧,又有浪漫的信仰,像榕树的根系一样,深深扎进了书的肌理,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书中对社会小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展现出权力结构下蝼蚁众生的百态。从县城大院的权力暗涌,到建材市场的业务江湖,再到城中村里的异乡族群,小佳如同拿着显微镜,观察着社会的毛细血管。他写业务员沾灰的皮鞋,写异乡人蹲在路边吃拌面的背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 “蝼蚁” 般的存在,却构成了社会的底色。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尊严,不在于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在于在泥泞中依然挺直的脊梁。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书名《蜉蝣直上》寓意深刻,是全书的灵魂所在。小佳把自己比作水底的蜉蝣,看似沉寂,却在默默蓄力,等待跃出水面的瞬间。这种 “朝生暮死” 的生命观,并非悲观,而是对存在的极致热爱。正如他所写:“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刻度计量,而在于存在的密度与温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像是在诠释这种生命哲学,让我们看到即使如蜉蝣般渺小的生命,也能拥有璀璨的光芒。从文字风格来看,小佳的文字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修辞,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他很老练地在故事里加入方言,就像瓷瓶上故意烧制出来的裂缝,让故事里的所有人都变得脆弱又鲜活,情感不经意间从裂缝中透过来,重重地击中读者的心。这种独特的语感,让整本书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读起来就像是坐在老藤椅上,听一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亲切而又真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而欢笑,时而落泪。欢笑是因为小佳那独特的幽默,即使是在讲述那些艰难的过往,他也总能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让我们会心一笑;落泪则是因为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情与苦难,让我们感同身受。这本书就像是小佳的一场独白,没有丝毫的做作与伪装,用最真实的疼痛和温柔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水底的蜉蝣,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天光破晓。《蜉蝣直上》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小佳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深刻剖析,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粗粝与美好,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你想感受真实生活的重量,想在文字中寻找温暖与力量,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会像一束光,照亮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被触及的角落,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坚定地向着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光奋力直上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蜉蝣直上

      都是闽南人,读小佳的《蜉蝣直上》,很容易会联想到另一个闽南人 --- 写《草民》的蔡崇达。两个人文字里的力量感都很强,放到阅读体验里,都是让人忍不住要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那种。但蔡崇达讲述的故事是精心编织过的,文字是经过凝练锻造过的,如果说蔡崇达的是撕咬着,看不见底的墨绿色海,那小佳的就是一眼可见底部沙砾泥杂,清澈平静的海。直白且不设防,就象他的笑容,既纯且真。文字里时常带着脱口秀演员特有的黑色幽默,仿佛生活里的一切苦难,都不过是一个好笑的段子。让看的人忍不住跟着笑,心里又有点疼。小佳是有语言天赋的,尽管他的表达很通俗。比如,他说,“窗边的玻璃碎成了磨砂状,每一粒碎片都晶莹剔透,远看还挺好看。果然人就是天然喜欢这种破碎感,但又不敢真正靠近它”;他还说,“高考成绩出来,母亲问我要不要复读,我想了想拒绝了,重来挺难的,不管是高考还是人生。” 简单、直白里充满着情绪张力,象一把小锤,冷不丁就会被那么重重敲了一下。我在读完最前面的两个章节的时候,放下书,特地上网去搜了小佳之前的脱口秀表演。我想看看文字之外的他,在表演舞台上又是什么样子。一刷,就是一个半小时… 我同意在小佳书中,那个跟了他四天的实习记者对他的一个评语 “狡黠”。但我不认为那是一个简单的褒义或贬义词,反而更象是在形容小佳身上的一种气质:由苦难、受伤、倔强、勇气、艰忍、豁达、小聪明… 诸多成分混合而成。是一种在接二连三的困境里,被打磨出来的东西。想起他在回忆一只为躲避寒冬而赖在他家门口,却最终还是被母亲用棍棒无情赶走的一只土狗时,他写道,“最后大概被打疼了,它又独自走进冬夜里。它的无助困在了我的身上”。蜉蝣因生命短暂而常被以 “朝生暮死” 来形容,尽管,它的生命其实未必真的只有一天。但蜉蝣幼虫主要生活在黑暗的水底,待成虫羽化的时候才能见到光亮,而这时往往也意味着它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这是蜉蝣的悲哀,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依然循光而上。我很高兴听到小佳在舞台上终于大声回应了,当年他的高中班主任那句无情的 “你身体有缺陷这件事,纸是包不住火的”:“是的,纸是包不住火的,我终于火了”。那一刻,我相信所有的观众和我一样都忍不住为这个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大孩子鼓掌。小佳,一定要越来越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昨天看了小佳和贾老师的《首发》直播,才知道小佳出了本新书,搜了一下,看到豆瓣评分 8.4,吓了一大跳,同时,心里也有疑问:小佳,有这么厉害吗?今天一口气读完《蜉蝣直上》,不得不说,小佳确实厉害!写得很精彩,小佳很会讲故事。几次眼眶含泪,又有很多次差点笑出声。我怎么觉得小佳的书比脱口秀更精彩啊😆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7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