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3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性、处世、处己、处人的人生观,义利、公私、理欲、德才的价值观,孝、忠、仁、义、礼、智、信、中庸的道德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思想史、伦理学思想史中撷取精华,给出了大量知识性信息和实践案例,以为当下的借鉴和启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光大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生幸福。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铸民族文化道德之魂
- 一、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 二、何谓智慧?
- 三、道德智慧与人生智慧
- 第二章 传统道德智慧及其培育
- 一、传统道德智慧的核心内容
- 二、正确对待传统道德
- 三、传统道德智慧的修养与教育
- 第三章 人性论
- 一、传统人性论思想的历史演变
- 二、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与意义
- 三、传统人性论的影响
- 第四章 处世论
- 一、儒家: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 二、道家:无为、超越与自由
- 三、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及其影响
- 第五章 处己论
- 一、力(义)命观
- 二、穷达观
- 三、荣辱观
- 四、忧乐观
- 五、生死观
- 第六章 处人论
- 一、识人知人
- 二、德善待人
- 三、人和为贵
- 第七章 义利观
- 一、传统义利观的流变
- 二、传统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 三、现代社会与人生的首要价值选择
- 第八章 公私观
- 一、公私观的含义与特点
- 二、公私观的历史演变
- 三、对传统公私观的评价与反思
- 第九章 理欲观
- 一、理欲的含义及各种观点
- 二、儒家以理制欲与导欲论的历史演变
- 三、传统理欲观的价值与启示
- 第十章 德才观
- 一、传统德才观的几种理论
- 二、传统德才观批评
- 三、传统德才观对社会与人生的启示
- 第十一章 讲孝德
- 一、孝之三重含义
- 二、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
- 三、孝道规范系统
- 四、孝道的历史反思
- 五、孝道的现代价值
- 第十二章 讲忠德
- 一、为臣之忠:奉君竭力
- 二、为民之忠:报国兴群
- 三、为人之忠:做人敬事
- 四、忠德的现代价值
- 第十三章 讲仁德
- 一、仁德的形成与演变
- 二、仁德的核心内涵
- 三、仁德的现代意义
- 第十四章 讲义德
- 一、“义”的语义分析
- 二、义德观念的演变
- 三、义德的传统道德内涵
- 四、义德的精神实质
- 五、对义德的价值审视
- 第十五章 讲礼德
- 一、礼的含义、演变与作用
- 二、礼的精神实质
- 三、礼的现代实践
- 第十六章 讲智德
- 一、智德及其特点
- 二、智德的道德内涵
- 三、智德的当代实践
- 第十七章 讲信德
- 一、信德及其优良传统
- 二、信的价值与实践原则
- 三、信德的当代实践
- 第十八章 道中庸:传统道德智慧的境界与方法
- 一、中庸:德性的特征、方法与境界
- 二、经与权:达致中庸的方法论
- 三、情与理:中庸的实质性选择
- 四、利与弊:中庸之道的反思批判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