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一个学者的阅读史,读出历史的某些剖面。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洪子诚老师读一些作家作品的感受,但是会延伸到读作品时,洪子诚老师所处的环境,阅读动机、心情和方法等的讨论;也就是读者和阅读对象建立怎样的关系的问题。这也是取名《文学的阅读》这个书名的原因。

文集包含了洪子诚老师对于新诗的阅读,像北岛、牛汉、商禽、张枣、许世旭、纪弦、梁秉钧、牛汉、周梦蝶的诗歌阅读经验,也包括对文学的阅读,像巴金、契诃夫、《鼠疫》的阅读经验,等等。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阅读史,有心人也可以在其中读出历史的某些剖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阅读和阅读史
  • 个人阅读史,也可能就是他的生命史
  • 读者和书本建立的关系
  • 书的重读
  • 阅读是一种“克服”
  • “专业”与“非专业”阅读
  • 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 我的巴金阅读史
  • 评价与阅读
  • 第一次:“遭遇式”阅读
  • 第二次:“引导式”阅读
  • 第三次:“职业式”阅读
  • 巴金的去世与“新文学”的终结
  • 读金克木:“30年代初的孔乙己造像”
  • 读契诃夫:“怀疑”的智慧和文体
  • 重读将损失些什么
  • “当代”的契诃夫图像
  • 孤独的“无思想者”
  • “怀疑”的智慧
  • 不奢望,也就不会有苛求
  • 读《日瓦戈医生》:生活的多个面向
  • 1958,知道日瓦戈这个名字
  • 1986,看了改编的电影
  • 1987,读到了小说
  • 1994, “生活”的概念
  • 1998,海燕与“蓬间雀”
  • 2002,秋天的别列捷尔金诺
  • 读《鼠疫》:“幸存者”的证言
  • 《鼠疫》与“文革”叙述
  • 历史创伤的“证言”
  • “幸存者”的身份意识
  • 危险的“感激之情”
  • 新诗的阅读
  • 孙玉石的《新诗十讲》
  • 诗可以解说、阐释吗?
  • 明白易懂的也有阐释的价值
  • 寻找进入诗的“通道”
  • 诗人的参与 读者的参与
  • 解读是否必须置于历史脉络中
  • 一首诗可以从什么地方读起——读北岛早期的诗
  • 《今天》的诗人
  • 有关“朦胧诗”的争议
  • 北岛诗歌的“特质”
  • 意象群
  • 悖论式情境
  • 读牛汉:树木的礼赞
  • 商禽、张枣、许世旭的诗
  • 一、商禽:负伤的鸟
  • 二、张枣:知音寻求者
  • 三、许世旭:跨“界”的歌者
  • 纪弦、梁秉钧、牛汉的诗
  • 一、纪弦(2013年7月22日去世)
  • 二、梁秉钧(2013年1月6日去世)
  • 三、牛汉(2013年9月29日去世)
  • 种种可能:周梦蝶和辛波斯卡
  • 与音乐相遇
  •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 布里顿《安魂交响曲》
  • 马勒《大地之歌》
  • 《霍洛维茨在莫斯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家小书:文学的阅读》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洪子诚读一些作家作品的感受,但是会延伸到读作品时,洪子诚老师所处的环境,阅读动机、心情和方法等的讨论;也就是读者和阅读对象建立怎样的关系的问题。这也是取名《文学的阅读》这个书名的原因。文集包含了洪子诚老师对于新诗的阅读,像北岛、牛汉、商禽、张枣、许世旭、纪弦、梁秉钧、牛汉、周梦蝶的诗歌阅读经验,也包括对文学的阅读,像巴金、契诃夫、《鼠疫》的阅读经验,等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些话写在 1942 年的城固,那时候盛先生在西北大学任教,陕西汉中的城固,是战时这所大学的所在地。那个时候,战争正艰苦,社会气氛沉闷:“流浪” 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因为前景不明,长夜漫漫的苦闷、焦躁,是年轻人普遍的精神状态。但是,这种经验是 50 年代的我不能真切体会的。那时,我正为一种虽真实却肤浅的幸福感、满足感所支配,觉得世界的一切已经一目了然。既难以认同对艺术的那种虔诚,也没有些微的精神饥饿和焦渴,对《地粮》的冷落,就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当然,我后来对《地粮》的看法有了许多改变,这是需要更多的文字才能讲清楚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1999年批准组建的全国首批7家试点出版集团之一,拥有北京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十月》《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北京卡通》《夜北京》杂志社。集团前身北京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 集团公司作为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为广大读者奉献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50余年来共出版各类图书2万余种、15亿多册,出版物获得多项国家级出版大奖和文学大奖。每年出版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近3000种,其中新书约1600种,在销品种约8000种。出版物在全国零售市场持续稳居前列。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北京出版社曾两次获得“最受读者喜爱的出版社”。2009年,集团公司获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