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5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安静、孤独的书,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经典名著。这部散文集记叙的是作家隐居瓦尔登湖的一段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活动。作品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迷人景物,充满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性思辨,文笔流畅生动,发人深思,读来令人心悦诚服。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编委会名单
-
译本序
-
经济篇
-
补充诗篇
-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
阅读
-
声
-
寂寞
-
访客
-
种豆
-
村子
-
湖
-
倍克田庄
-
更高的规律
-
禽兽为邻
-
室内的取暖
-
旧居民;冬天的访客
-
冬天的禽兽
-
冬天的湖
-
春天
-
结束语
展开全部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这本《瓦尔登湖》读完了。了解了一下大概的情节,我给它打 4 星。这本书更适合作为手边书。当你对生活,对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不妨翻开书,随便从哪一页开始,去寻找梭罗笔下瓦尔登湖式的平静的治愈。先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再去处理你遇到的问题。这个版本的翻译自由顺畅,我自己是复制了几十条句子到备忘录里边。读翻译书籍,翻译的感觉是很重要的一个点。遇到顺畅的,适合自己的翻译风格是阅读的惊喜和小确幸。这本《瓦尔登湖》的风格跟我喜欢的另一本书的风格很像。就是周华诚老师的《素履以往》走的都是大自然的治愈风格。用文字去描述自然,用自然温暖内心。这种风格的文字适合慢慢读,就像美酒一样,用品的方式更加贴切,能够享受事物更深层次的模样。这本《瓦尔登湖》既好读又难读。说它好读是因为句子顺畅,文字是日常的表达方式。说他不好读是因为梭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那是他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比喻。像我这种背景知识不足以支撑的读者,除非是先享受整体的故事情节,不懂的留待后面再去查询。假如一边查询一边阅读,阅读的快感会大打折扣,就像阅读字典时枯燥乏味的感觉。就像再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读者在阅读一些当下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时,也会是需要刻意学习的状态。当然,不管处于哪个时代。对于未知的困惑,对于自然的向往,对于解决困惑的急迫,都是相同的。梭罗独自到瓦尔登湖去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周华诚到开化县行走了一年多的时间。三毛到撒哈拉和马德里度过了青春岁月。哪怕是每天搬完砖的我,也会想到公园里去走走,呼吸一下不同的空气,放空放空自己。这是生活的魅力,是自然的魅力,也是阅读的魅力。在生活中,你能够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在自然里,你能够看到万物生长的生命力。在阅读里,你能够看到相同或类似的经历。我们并不孤单,总有人经历着跟我们相同的经历。意识到这一点,本身就是一种温暖和安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遇到不解困惑的时刻,先别急着下定义和否定,记得还有瓦尔登湖的出口。记得还有一个叫梭罗的人,他能够在瓦尔登湖里生活两年多的时间。书读完了,生活在继续。我们下本书见。
梭罗在书中反思个人在经济社会的位置,寻问到底何为理想生活。我们可以以阅读、劳动、社交为线索来梳理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同时也思考本书的主题。你会发现,梭罗做了各种尝试,甚至可以说整个《瓦尔登湖》其实就是梭罗的一次生活实践,他以身探险,向我们展现生活全新的可能。他号召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断省察内心,由此建立准确的自我认知,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正确地生活。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掌握。”
20、永恒的棱镜
梭罗在湖畔的离群索居,是一场充满时代烙印的先锋实验。他以个人简朴对抗工业文明的物欲与异化,其批判锋芒 —— 直指消费主义、时间奴役与自然疏离 —— 至今振聋发聩。然而,隐形的特权(土地、人脉)是其自由的前提,对系统性苦难与性别议题的沉默亦显局限。这本书的伟大,不在于提供完美的遁世蓝图,而在于点燃了一簇不熄的火种:在钢铁丛林里,如何通过内心的 "生态革命",夺回被物质与效率绑架的生命主权? 它是一面永恒的棱镜,映照每个时代的生存困境。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