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5千字
字数
202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日本国宝级演员树木希林人生各阶段精彩写真,一窥她幕前幕后种种绚烂的生命片段。
内容简介
当采访看似顺利地进行,树木希林突然拿出一张照片,那是她前几天才到医院拍摄的断层扫描,上面布满惊人的黑点,癌细胞蔓延到了她的全身。时日无多的她,严肃地对采访者说:“现在就来聊聊,我今天最想说的话吧”。站在生死边缘,把人生最后一次访谈当作遗言,关于树木希林,一切由她亲口述说。
电影里,她有比海更深的爱的能量,光是存在就让人安定;真实人生中,她却是有着恐怖观察力、尖锐到能刺伤别人的毒舌老太。这本书并非全是佳话,也还原树木希林珍贵的不完美,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私的、怪异的、不合时宜的,终于坦诚相见,走没人敢走的路,她终究彻底地活出了自己。
采访者石飞德树认为让这些内容沉睡是一种罪过,为了向更多人分享他在采访时所体验到的兴奋,帮助大家找到一种成为自己的珍贵逻辑,他怀着对树木希林的歉意,还是将采访做成了一本书,以一种“背叛”,更好地找到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说一说我今天最想谈的事
-
Ⅰ 生于世,且玩焉
-
1 我没有“与病魔斗争”的记忆
-
2 我按照邀请顺序和片酬来选择工作
-
3 因为不是主角,所以能经受打击
-
4 靠租金吃饭至少不用饿肚子
-
5 我从没想过不输给这华丽的演艺圈
-
6 本来不用脱衣服,我却说“我要脱了”
-
7 打扮成一个老太太,在感情的流露上却很贪婪
-
8 怎样把不漂亮的人拍得恰到好处
-
9 且玩焉,生于世
-
10 我无法忍受两个老人住在一起、互相添麻烦的羁绊
-
11 她是在大家的帮助下长大的
-
12 我想永远保留这种危险的感觉
-
13 到了这个年纪,感觉自己是在场外看着
-
尾声 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很精彩
-
Ⅱ 内田也哉子的心声
-
母亲的去世是一份不可替代的巨大礼物
-
与父亲密切联系、整理遗物
-
在父母的丧礼上,我致辞时试图表达的
-
母亲从来不说没必要的话
-
我的母亲爱管闲事又富有同情心
-
母亲对家人的距离感,有时令我感到孤独
-
我的孙子讨厌我呢
-
制服和午餐饭盒
-
母亲的教诲
-
父母过于极端,我只好自己踩下刹车
-
父亲、母亲和金钱
-
和父母的欧洲三人行
-
向父亲报告我将与本木雅弘结婚
-
母亲和本木之间的对话
-
我很难接受母亲的婚姻观和家庭观
-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善用母亲和父亲留给我的东西
-
后记 结束树木女士和也哉子女士的采访
-
树木希林 年谱
展开全部
淡然里面的温情
贾老师推荐的书,看完后还是很感慨。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有她心境的一半,我想我的头发也能多出来不少,皱纹都少几条了。喝茶、倒水、吃饭、生病。这样的日常生活片断。是 “谁都做的事”,却最难演出真实。她自此领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过普通的生活,与正常人相处,普普通通地活着。于是她平时既乘坐电车,也用西瓜卡,就是个普通老太太。对于死亡看得十分通透的树木希林,在一开始面对病痛时其实和我们一样手足无措。谁不恐惧死亡呢?我现在看到体检报告都会心头一紧,连遗书写什么都想好了。秉承硬核生活理论的树木希林会选择的面对方式。突然的疾病让人惶恐不安,继续生活下去也同样绝望,但是先走走看再说。这本书,更像杂志采访文章的摘录拼贴。但从字句中,读出了境界。她是真的把人生当修行,而我却只是在凑合。希望有一天我也变成她的模样,一切淡然,一切随缘。
人活一世,喜欢最大
最近王潮歌和脱不花的《长谈》炸棚,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张扬。比王导大 22 岁的日本国宝级演员树木希林,也是正逢日本的战后发展期,我自己认识这位艺术家也是从她晚年的《比海更深》《小偷家族》中 “国民奶奶” 形象。当树木希林在采访中掏出布满癌细胞的 CT 照片时,她并未表现出常见的悲情。相反,她将癌症称为 “借来的东西”,轻描淡写地说:“无论是否乐观,我都不讨厌我的人生。” 这种对死亡的淡漠并非麻木,而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她坦言,患病后反而免去了 “被嫉妒的烦恼”—— 获奖时,人们不再因她的 “未来” 而眼红。面对全身 30 余处肿瘤的治疗,她甚至调侃:“一只眼睛失明后,我以前能看到的东西太多,这样反而轻松些。” 这种将病痛转化为哲学思辨的能力,让生死议题跳脱出世俗的悲喜框架,成为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冷静对话。作为五次日本奥斯卡得主,树木希林对表演的诠释颠覆了传统认知。她认为 “表演即呼吸”,演员的任务不是模仿生活,而是 “将自己暴露在人前,同时好好审视自己”。在《小偷家族》中,她饰演的初枝用沉默的凝视撑起整个故事;在《比海更深》里,她又以碎碎念的台词道尽市井母亲的复杂心绪。这种 “不刻意煽情” 的表演,源自她对人性深刻的观察力:“我能分辨出一个人是否有天赋,甚至能预判年轻演员四年后的状态。” 但这份敏锐也让她成为 “毒舌” 代言人。她直言名编剧向田邦子 “缺乏才华”,批评日本影视界争番位的虚荣:“名字被漏掉?太好了!” 她曾经讲她初期成名的姓名出售,随便在字典中选取现在的姓名,这种真实,恰是表演艺术最珍贵的注脚。树木希林的人生始终在挑战主流规则。她与摇滚歌手内田裕也的婚姻仅维持三个月,却分居 45 年,曾经因家暴经常去警察局备案,但就是坚决不离婚,直到晚年对方忏悔,两人和好,她拒绝传统母亲的 “牺牲叙事”,对女儿内田也哉子的婚姻选择冷眼旁观:“她必须自己踩下刹车。” 这种疏离与责任并存的矛盾,构成了她独特的家庭观。正如她所言:“我从未试图成为榜样,只是走了一条没人敢走的路。” 本书最动人的力量,在于拒绝将树木希林神化,她坦承自己的自私、刻薄与不合群,甚至自嘲 “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暴露缺点”。在生命最后阶段,她仍坚持独自工作,因 “能量未衰减” 而拒绝怜悯。这种对 “不完美” 的拥抱,恰恰成就了她的珍贵 —— 正如她对读者的忠告:“忘掉比较的智慧,接受自己的怪异与不合时宜。” 她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世俗标准之外的生命光谱:不必成为 “好人”,只需成为 “彻底活过的自己”。树木希林的 “毒舌” 与 “冷笑”,恰似一剂清醒剂:人生不必完美,真实已足够珍贵。正如她最后的告别:“我的一生很精彩,告辞了。” 这句平静的宣言,或许正是对生命最炽热的告白。今天是中国的 “七夕”,男欢女爱是人性本能,这几天木子姐微博调侃孙冕和薛继业,不禁莞尔,王潮歌金句「每一个人的世界,都值得被展开」「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允许活成任何样子」。愿年轻人任性而为。2025 年 #302
树木希林,珍贵如此
日本殿堂级女演员树木希林,原名内田启子,艺名悠木千帆。在一个节目中,她把自己的名字拍卖出去了,后来改名为树木希林,一直到病故。她获奖无数,开始时她把奖杯做成台灯送朋友,后来干脆让朋友自己选,喜欢就拿走。树木希林的表演宗旨是 “一切随缘”。一切随缘,便是对待命运,面对苦难或丑陋,都随它去了,所以面对痛苦也无所谓了。她的强大,来自于自身的坚韧,不随波逐流,她说:“女人还是强大些好。”“苦难再多也不归咎别人,这是作为女人的勇敢”“家庭之所以不分崩离析,是由于女人的坚韧”。是的,她就是如此有趣,如此非凡。但她并非因为事事顺遂,反倒是厄运连连。60 岁左眼失明,62 岁患乳腺癌,70 岁,癌细胞扩散全身。她说:“生病是有好处的,比如拿到表演奖,别人不会嫉妒你。” 对于生死,她很阔达,坦言自己的身体是借来的。想明白了这点,物欲消亡,死亡不惧,而有借要还。她的一辈子都特立独行,连告别都像她所拍的广告里所说的 “至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要自己做主”,因此在弥留之际,她选择从医院回家里,让全家人体会到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明白生命就是一个又一个普通日子积累而成,要对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心怀感激,这是一份不可替代的礼物。“我的人生很精彩,告辞啦。” 树木希林告诉我们:“不骄傲,不攀比,有趣淡然生活就行。” 就像扫地僧一般,所扫的每片叶子,都是在修行。是呀,“活着不是为了死亡,要活够了才死,就在去世那一瞬间,生的感情就会喷涌而出。” 活着真好,可以尽心做事,投入为人,乃至于飞扬超脱。在困顿时,在平静时,在失意时,在得意时,在脆弱时,在满志,拿来一读,与原有的思绪碰撞,或有不同的体悟。你读了吗?
- 查看全部79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是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在北京独资设立的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跨地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