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9千字
字数
202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梳理《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多维度传播研究史。
内容简介
《琵琶记》是中国古典戏曲史上,少数同时以“译”“演”“研”三种传播形态进入英语世界的经典剧目。百年来,《琵琶记》不仅在美国百老汇、美国大中院校及社区舞台登台献演半个世纪之久,还作为中国戏剧的唯一代表载入《世界戏剧评论》史册。
本书基于丰富多样的一手文献,综合运用戏剧学、翻译学、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等跨学科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从中西戏剧比对的跨文化视野,以共时与历时的双向维度,从译介、演出和研究三个不同维度。
全面考察南戏《琵琶记》自19世纪中叶至今在英语世界的百年传播研究史和动态接受史,凸显作品海外传播过程中的文学性、剧场性和学术性的综合特征,理析其“去经典化”趋势之深层原因,并总结其个案传播经验对中国戏曲文化“走出去”并“走进去”的启示。全书除文字部分外,另附各种渠道收集的《琵琶记》海外演出图片近百幅。
目录
- 版权信息
- 研究传统戏曲 弘扬中华文化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先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 第一章 《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 第一节 十九世纪《琵琶记》的英语译介
- 一、东方田园诗:英国无名氏节译《琵琶记》
- 二、通俗文学之镜:英籍传教士艾约瑟选译《琵琶记》
- 三、作为世界文学的戏剧体小说:英籍传教士甘淋节译《琵琶记》
- 第二节 二十世纪《琵琶记》的英语译介
- 一、民国外刊中的《琵琶记》编译
- 二、中国文学史类专著中的《琵琶记》选译
- 三、东方典籍译丛下的《琵琶记》全译
- 第二章 《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改编
- 第一节 从法译本《琵琶记》到英语音乐剧《琵琶吟》的跨文化改编
- 一、为何改编
- 二、如何改编
- 第二节 南戏《琵琶记》与音乐剧《琵琶吟》文学艺术对比
- 一、开场叙述者:副末与舞台监督
- 二、主题思想:风化与爱情
- 三、伯喈形象:顺从者与反抗者
- 四、诗学意义:礼义与正义·儒学的人文精神与形而上的基督精神
- 第三章 英语《琵琶记》在北美舞台的演出
- 第一节 英语《琵琶记》北美舞台流布概述
- 第二节 《琵琶吟》百老汇演出与批评
- 一、《琵琶吟》百老汇首演整体评价
- 二、《琵琶吟》百老汇演出的舞美设计
- 三、《琵琶吟》百老汇演出不卖座原因分析
- 第三节 英语《琵琶记》美国校园演出与批评
- 一、英语《琵琶记》校园演出概述
- 二、英语《琵琶记》校园演出特点
- 三、教会学校频繁演出英语《琵琶记》探析
- 四、大学生职业剧团巡演英语《琵琶记》与演出批评
- 第四节 英语《琵琶记》夏威夷演出与批评
- 一、中西合璧:夏威夷大学戏剧社的东方实验剧
- 二、表演与身份建构:夏威夷华系公民会的演出
- 二、华裔出演英语《琵琶记》的文化意义
- 第四章 《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研究
- 第一节 瞭望中国风俗文化之窗
- 一、法国汉学家巴赞:展示未受欧洲文明影响的真实中国
- 二、英国历史学家沃德:管窥中国科举制
- 三、旅华美国汉学家祖克:解读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现状
- 第二节 比较视阈下的中国戏曲
- 一、中西戏剧之异
- 二、中西戏剧之同
- 第三节 戏剧文学内部的专门研究
- 一、意象与情节整一性
- 二、悲剧之辩
- 第四节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赵五娘形象研究
- 第五节 文化学视角下的图—文研究
- 一、戏剧文化中的插图、戏剧和阅读
- 二、《琵琶记》中的文—评—图的多重互文
- 第六节 《琵琶记》西行传播经典性研究
- 一、《琵琶记》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生成
- 二、《琵琶记》西行传播“去经典化”趋势
- 三、《琵琶记》西行传播“去经典化”理析
- 余论
- 一、丰富戏曲文本的译介形式
- 二、创新戏曲的表演形式
- 三、打造具有“人格化”、全方位、多元系统的戏曲海外传播路径。
- 附录
- 附录一 《琵琶记》西语主要译本一览表
- 附录二 美国英语《琵琶记》部分演出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一、专著
- 二、译著
- 三、学位论文
- 四、期刊
- 五、报纸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