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0千字
字数
2017-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逻辑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科学态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性自觉,为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内容简介
“……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认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过程……”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内容简介
- 扉页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要求
- 一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 二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故步自封的教条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启示
- 一 马克思关于俄国革命的理论
- 二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初步尝试
- 三 俄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发展及挫折
- 一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发展
- 二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终结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选择
- 一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 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 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
-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民立场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立场
- 二 列宁的人民立场
- 第二节 毛泽东的人民立场
- 一 科学界定不同时期的人民概念
- 二 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体
- 三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基本立场
- 四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
- 第三节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立场的坚持发展
- 一 邓小平的人民立场
- 二 江泽民的人民立场
- 三 胡锦涛的人民立场
- 四 习近平的人民立场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拓了社会发展道路理论
- 第一节 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目标
-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
- 二 毛泽东思想对实现人类解放道路的探索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实现人类解放道路的奋力开拓
- 第二节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原理
- 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 二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
-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的新论断
- 第三节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具体道路的思想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和途径
- 二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的思想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
-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
- 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
- 三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和教训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回答
- 一 从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上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 二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上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 三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上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 四 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上定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回答
- 一 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二 以改革为重要动力建设社会主义
- 三 在对外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
- 四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解决了发展问题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 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二 未来社会发展是社会同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统一
- 三 未来社会的经济更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对发展问题的探索
- 一 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 二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 三 “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 四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发展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 一 邓小平理论对发展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发展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 三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 四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党的建设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对党的建设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
-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
- 三 毛泽东对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探索回答
- 四 毛泽东对如何建设党的探索回答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探索和回答
- 一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探索和回答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探索和回答
- 三 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探索和回答
- 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建设什么样的党”的探索和回答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
- 一 邓小平理论对“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
- 三 科学发展观对“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
- 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
-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特征
- 一 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 二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
- 一 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思想
- 二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
- 三 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思想路线
- 第三节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 一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
- 二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的工作方法
- 三 对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坚持和发展
- 第四节 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根本方法
- 一 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 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认识和实践
- 三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生长点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