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为第37辑。

内容简介

《日本学研究》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设有特别约稿、热点问题、国别和区域、海外日本学、日本语言与教育、日本文学与文化、日本社会与经济、书评等栏目,内容涉及日本的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研究领域,是我国日本学研究的综合学术平台。

本辑设“日本大众文化研究专栏”“日本语言”“日本文学与文化”“日本经济”“书评”五个栏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日本大众文化研究专栏·
  • 《源氏物语》的大众化
  • 引言
  • 一 何谓“古典的大众化”
  • 二 对紫式部的关注日益高涨
  • 三 光源氏的影视化
  • 四 现代作家的翻译
  • 结语
  • 《源氏物语》大众戏剧化探析
  • 引言
  • 一 宝冢歌剧“源氏剧”的演变与北条秀司的“源氏剧”创作
  • 二 宝冢歌剧引进的“北条源氏”
  • 三 舞剧《浮舟与薰君》对新歌舞伎《浮舟》的借鉴
  • 四 舞剧《浮舟与薰君》对新歌舞伎《浮舟》的重构
  • 结语
  • 大众文化视域下八代目市川团十郎的死绘研究
  • 引言
  • 一 八代目涅槃图死绘
  • 二 江户时代的涅槃绘
  • 三 八代目的自杀与死绘
  • 结语
  • 日本战前大众文化中的“机械幻想”与机器人书写
  • 引言
  • 一 日本“机器人”文化起源
  • 二 战前日本大众文化中的机器人书写
  • 结语
  • 抗战时期漫画家小野泽亘的在华活动及思想研究
  • 引言
  • 一 小野泽亘二战前在日本的活动及来华原因
  • 二 小野泽亘战争期间在中国的活动
  • 三 小野泽亘二战后在中国的活动
  • 四 小野泽亘回国后在日本的活动
  • 结语
  •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日本观
  • 一 改革开放与日本
  • 二 “你认识高仓健和真由美吗?”
  • 三 轰动全国的《铁臂阿童木》
  • 四 20世纪90年代:电视动画的时代
  • 五 逐渐变化的21世纪前十年
  • 六 互联网时代开始
  • 东亚的内容旅游研究现状
  • 引言
  • 一 内容旅游与“圣地巡礼”
  • 二 东亚地区的内容旅游研究
  • 结语
  • 胜地巡礼:一座国际观光城市的媒介形塑史
  • 一 建构温泉圣所的神话起源
  • 二 打造染病疗养的城市特色
  • 三 强化观光立国的交通建设
  • 四 推进市制改革的都会发展
  • 五 造势文化因子的节事传播
  • 结论 胜地巡礼:他山之石的现代旅游城市发展
  • 大众文化中的民谣
  • 一 从渔歌到民谣
  • 二 探访民谣诞生地的热潮
  • 三 中日人民战斗友谊的民间纽带
  • 四 在中国的接受与演绎
  • 五 经典化与通俗化
  • 结语
  • ·日本语言·
  • 中日哲学词典中的“-ism”译词演变研究
  • 引言
  • 一 词典介绍与抽词
  • 二 第一阶段(1930年前)考察
  • 三 第二阶段(1930~1950年)考察
  • 四 第三阶段(1950年后)考察
  • 五 两国译词的历时演变与对比分析
  • 结语
  • ·日本文学与文化·
  • “文”与古代日本统治秩序的构建
  • 引言
  • 一 从“语部”到渡来人:记录体系的转换
  • 二 王仁-王辰尔传承与“文人”(ふみひと)的出现
  • 三 秩序构建视角下的编户与“定氏姓”
  • 四 修史与祭祀秩序的形成
  • 结语
  • 日本天正、庆长遣欧使节相关资料解读
  • 引言
  • 一 天正遣欧使节相关资料
  • 二 庆长遣欧使节相关资料
  • 三 后庆长遣欧使节相关资料
  • 结语
  • 日本汉学者冈千仞的清末考察与中国认识
  • 引言
  • 一 冈千仞考察中国的动机和目的
  • 二 冈千仞笔下的中国形象
  • 三 如何评价冈千仞的中国认识
  • 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人的交往
  • 引言
  • 一 事业的挚友:谷崎润一郎与田汉的交往
  • 二 演剧的趣友:谷崎润一郎与欧阳予倩的交往
  • 三 蹉跎的岁友:谷崎润一郎与郭沫若的交往
  • 四 交心的文友:谷崎润一郎与周作人的交往
  • 结语
  • 金子光晴的中国考察与形象塑造
  • 引言
  • 一 金子光晴中国考察的动机
  • 二 金子光晴的上海考察
  • 三 金子光晴的天津考察
  • 结语
  • 日本大正时期知识分子笔下的江南都市
  • 引言
  • 一 作为隐喻的中国都市书写:从风景描摹转向知识生产
  • 二 苏州:作为传统中国再发现的地理空间
  • 三 上海:作为中国文化新型标志的摩登都市
  • 结语
  • 《社会问题研究》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与传播
  • 一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的译介
  • 二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的译介
  • 三 《见于〈共产党宣言〉中底唯物史观》中的译介
  • 结语
  • 日本学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视角转变的史学史考察
  • 引言
  • 一 战前东洋学
  • 二 战后中国学(1945年战败至20世纪70年代)
  • 三 “后·战后中国学”(20世纪80年代至今)
  • 四 从岩波书店《系列中国近现代史》看当代日本学界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日本经济·
  • 社会-技术转型理论视角下日本煤炭能源转型政策分析
  • 引言
  • 一 社会-技术转型理论视角下的渐进式废煤政策的理据
  • 二 日本煤炭能源转型中的课题
  • 三 以洁净煤技术为核心的煤炭能源转型政策机理
  • 结语
  • ·书评·
  • “书籍之路”视域下的中日汉籍关系研究
  • 中国概念史研究的地标性成果
  • 大众文化的多元叙述与娱乐精神
  • 一 大众文化的多元叙述
  • 二 大众文化的娱乐精神
  • 结语
  •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日本学研究》征稿说明
  • 《日本学研究》稿件撰写体例要求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