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4千字
字数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把网络社会情感及其诱发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内容简介
媒介化生存的场景创造了共时性与异时性交替、身体缺场与意识在线的互动模式,拓展了情感的唤醒、交换、传染、共情方式,个体及其情感通过媒介技术呈现在他者和社群的数字影像之中,赋予“镜中我”更多在公共领域中展示的机会,由此产生隐蔽而强大的网络社会情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的变迁。
网络社会情感治理,既是治理目的,也是治理手段,更是一种与硬性治理相对应的软性治理方式。在网络社会情感治理过程中,既要维护网络平台中情感表达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又要有效管控虚假信息引发的情感误导及极端情感的扩散;既要促进积极的网络社会情感发挥正面效应,又要防止产生过度情感动员导致的情感疲劳及其他社会风险。
本书探究了网络社会情感的类型与特质、动员机制、生成过程、社会功能,并提出了网络社会情感的治理策略。本书通过前沿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工具,探究了新的社会现象,为当代社会学研究和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内容,兼具学理价值与现实关怀,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学术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网络社会情感的特质及动员
- 第一章 基本概念
- 第一节 情感与理性
-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
- 第三节 情感的生理属性
- 第四节 情感的社会属性
- 第五节 社会情感的内涵
- 第二章 网络社会与网络社会情感
-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演进
- 第二节 网络社会情感的公共性
- 第三节 社会情感与网络社会情感的区别
- 第四节 网络社会情感的影响
- 第三章 网络社会情感动员的演化历程
- 第一节 社会动员的情感转向
- 第二节 社会动员的媒介化趋势
- 第三节 网络社会情感动员的兴起
- 第四章 网络社会情感动员的机理
- 第一节 网络社会情感动员中的多元主体
- 第二节 网络社会情感动员中的情感表征
- 第三节 网络社会情感动员中的符号过程
- 第二部分 网络社会情感的生成过程
- 第五章 网络个体性情感的生成
- 第一节 网络个体性情感的情感机理
- 第二节 事件情境的情感唤醒
- 第三节 互动情境的情感交换
- 第六章 网络群体性情感的生成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情感的情感机理
- 第二节 共情的情感体验
- 第三节 扩散的情感传染
- 第七章 网络技术性情感的生成
- 第一节 网络技术性情感的情感机理
- 第二节 情感的分类与识别
- 第三节 人工智能的情感分析
- 第三部分 网络社会情感的主要类型及社会功能
- 第八章 网络社会情感的分类及识别
- 第一节 网络社会情感的分类
- 第二节 网络社会情感的识别
- 第九章 网络喜悦情感
- 第一节 喜悦与网络喜悦情感
- 第二节 点赞与亲社会行为
- 第三节 自我呈现与网络攀比
- 第四节 娱乐至死与消费狂欢
- 第十章 网络愤怒情感
- 第一节 愤怒与网络愤怒情感
- 第二节 正义的愤怒
- 第三节 政治运动中的资源
- 第四节 网络暴力与群体极化
- 第十一章 网络悲伤情感
- 第一节 悲伤与网络悲伤情感
- 第二节 情感支持
- 第三节 树洞中的倾诉
- 第四节 网络悼念
- 第十二章 网络恐惧情感
- 第一节 恐惧与网络恐惧情感
- 第二节 风险规避
- 第三节 社会控制
- 第四节 危机应对
- 第四部分 网络社会情感的治理
- 第十三章 情感治理的意蕴
- 第一节 社会治理中的情感治理向度
- 第二节 情感的个体化调控
- 第三节 情感的社会化调控
- 第十四章 个体层面的网络社会情感治理
- 第一节 个体情感管理
- 第二节 个体情感释放
- 第三节 个体情感自律
- 第十五章 媒介层面的网络社会情感治理
- 第一节 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
- 第二节 培育并监督网络社会意见领袖
- 第三节 优化主流媒体的情感引导功能
- 第四节 规范情感分析技术
- 第十六章 社会层面的网络社会情感治理
- 第一节 培养公民情感思辨能力
- 第二节 规范网络社群互动
- 第三节 营造和谐的网络社会情感环境
- 第十七章 政府层面的网络社会情感治理
- 第一节 加速完善网络社会的法治工作
- 第二节 实现对网络社会情感的监测
- 第三节 以社会矛盾为导向,实现网络社会情感的源头治理
- 第四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情感联系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