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9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蒙文通“义与制不相遗”的学术旨趣与民国学界的分合。
内容简介
本书以蒙文通学术与行事为线索,呈现晚清民国学界由“今古”至“经史”,再转入“汉宋”的渊源脉络。蒙文通以今文学为根底,因事明制,儒史相资,对汉宋、今古、经史乃至中西文化问题构建了一套迥异于时、大与世殊的解释。以此为凭借,既能掲示经史分合与近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又能启发中国固有学术现代转化的有效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清季民初“蜀学”之流变
- 第一节 “绍先哲,起蜀学”
- 第二节 “汉学”与“宋学”
- 第三节 “维新”与“复古”
- 第四节 “有东西无南北”
- 第二章 “少好今文家言”:平议汉学与抉原经史
- 第一节 “期观同光以来经学之流变”:蒙文通首次出川
- 一 “复古为解放”
- 二 “问成唯识义以归”
- 三 今文学方士化辨
- 四 三体石经之争
- 第二节 “以乡老之术济道术之穷”
- 一 《议蜀学》
- 二 “由西汉以进先秦”
- 第三节 今文学的考辨工作
- 一 六经亡于秦火辨
- 二 《左传》不传《春秋》辨
- 三 卫宏作《毛诗序》辨
- 第三章 “六经与诸子”:蒙文通与南北古史之争
- 第一节 经史分合
- 第二节 以史证经:古史三系说
- 第三节 “貌同而心实异”
- 第四章 “由经入史”:蒙文通在平津学界
- 第一节 辞旧聘新
- 第二节 “史料”与“史学”
- 第三节 “学风”与“门户”
- 第四节 “辨伪”与“考信”
- 第五章 “壮年以还治史,守南宋之说”
- 第一节 战时蒙文通的文教活动
- 一 成都新旧学风
- 二 筹建中国史学会
- 三 执掌省图
- 第二节 “高语撰合,鄙视记注”
- 一 “史学”与“史考”:蒙文通、金毓黻间的交锋
- 二 “记注”与“撰述”
- 三 “舍经言史”与“以经御史”
- 第三节 “南宋”抑或“北宋”?
- 一 “汉人之经学,宋人之史学”:陈寅恪与蒙文通之交涉
- 二 宋学渊源:“内”“外”之别
- 三 宋代史学:南北之分
- 四 治学之法:“虚”“实”之间
- 第六章 “内圣外王之事,无乎不具也”
- 第一节 “以宋明阐周秦,以周秦正宋明”
- 第二节 秦汉新儒学
- 一 变质与发展
- 二 改制与革命
- 三 制度:理想与事实
- 第三节 “以国故整理科学”
- 结语:“缘今粗解圣言微”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