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9.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5千字
字数
2003-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佛教思想为主线,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教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大彻大悟。原书全部为古文,已不便今人阅读。经曾琦云先生今译并注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前言
- 序
- 体例说明
- 第一部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白话解
- 前言
- 第一卷
- 我一十七世为士大夫
- 从来没有虐待人民危害下属
- 解除别人的苦难
- 解除别人的危急
- 怜悯和同情那些孤苦零丁的人
- 容忍别人的过错
- 广积阴德,感通苍穹
- 人能像我这样存心
- 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你
- 于是对人教诫说
- 从前于公管狱大兴驷马之门
- 窦氏救人,子孙显贵
- 拯救蚂蚁得到状元的福报
- 埋葬毒蛇享受宰相的殊荣
- 想要广种福田,首先必须具备善良的心地
- 论福田心地
- 时时行方便,常常积阴德
- 利物利人
- 修福修善
- 正直无私,替天行道
- 心地慈祥,爱国救民
- 忠主
- 孝亲
- 敬爱兄弟
- 诚信待友
- 或奉真朝斗
- 或拜佛念经
- 报答四恩
- 广泛弘扬三教的道理
- 救济危急,如救落在岸上的鱼,如救关在箩里的鸟
- 关心孤儿,怜悯寡妇
- 敬爱老人,怜悯贫困
- 布施衣食,救济道路之饥寒
- 布施棺材,避免尸骸之暴露
- 家里富足,就要帮助亲朋戚友
- 年岁饥荒,想法救济亲邻朋友
- 公平使用斗称,不可轻出重入
- 宽恕对待奴婢,岂能求全责备
- 第二卷
- 印刷流通经典善书
- 创建、修理寺院佛塔
- 施舍药材拯救疾苦
- 施舍茶水解除饥渴
- 或买物放生
- 或吃斋戒杀
- 举步常看虫蚁
- 禁火莫烧山林
- 点燃夜灯,照人走路
- 建造舟船,渡人过江
- 不要登山捕捉禽兽
- 不要入水毒杀鱼虾
- 莫宰耕牛
- 勿弃字纸
- 不要谋取别人的财产
- 不要嫉妒别人的技能
- 不要奸淫别人的妻女
- 不要唆使别人斗争
- 不要破坏别人的名利
- 不要破坏别人婚姻
- 不要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 不要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 不要倚仗权势侮辱善良
- 不要依靠富豪欺负贫困
- 亲近善人,提高自己的品德;远避恶人,杜绝意外的灾祸
- 常常隐恶扬善
- 不可口是心非
- 清除阻挡道路的荆棘和瓦石
- 修建数百年宽敞的大道
- 建造千万人来往的桥梁
- 留下言教,启迪后人
- 捐出善资,成人之美
- 做事必须依循天理
- 说话定要顺从人心
- 仰慕古圣先贤,就要努力在生活中去身体力行
- 培养“慎独”功夫,就要努力在隐微处去观察反省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永无灾星跟踪,常有吉神随身
- 近报则在自己
- 远报则在儿孙
- 百福临门,万代吉祥,难道不都是从阴德中得来的吗?
- 附录
- 《了凡四训》白话文
- 《太上感应篇》白话文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文
- 第二部 《万善先资》白话解
- 前言
- 《万善先资》原序
- 第一卷 因果劝(上)
- 总论(本篇为戒杀的纲领)
- 劝当官的人(以下说当官不宜杀生)
- 劝在官府的人
- 劝赡养亲人的人(以下说在家不宜杀生)
- 劝疼爱儿女的人
- 劝妇女
- 劝不要养猫
- 劝生日祝酒的人(以下说吉庆不宜杀生)
- 劝节日杀生的人
- 劝生子杀生的人
- 劝祭祀杀生的人(以下说祭祀不宜杀生)
- 劝祈祷神鬼的人
- 劝占卜的人
- 劝宴客的人(以下说酒宴不宜杀生)
- 劝聘师教子的人
- 劝家庭教师
- 第二卷 因果劝(下)
- 劝求功名的人(以下说求福不宜杀生)
- 劝求子的人
- 劝避难人
- 劝食牛狗的人(以下说个人生活不宜杀生)
- 劝不要烹蟹
- 劝不要食蛙
- 劝求寿的人(以下说疾病不宜杀生)
- 劝医生
- 劝莫打蛇(以下说细行不宜杀生)
- 劝不要养金鱼蟋蟀而取乐
- 劝爱惜蝼蚁
- 劝猎人(以下说择职不宜杀生)
- 劝打鸟人
- 劝屠人
- 劝厨师
- 劝开熟食酒店的人
- 劝持斋(此篇是戒杀的究竟)
- 第三卷 疑问解答
- 释生物养人之疑(六辨)
- 释俗见断杀之疑(八辨)
- 释业重难逃之疑(六辨)
- 释宴请违俗之疑(四辨)
- 释荤血祷神之疑(六疑)
- 释孝亲祭祖之疑(六辨)
- 释古圣教杀之疑(六辨)
- 释仁民爱物之疑(五辨)
- 释因果差别之疑(七辨)
- 释恶道有无之疑(四辨)
- 释持斋断肉之疑(八辨)
- 释佛理难信之疑(五辨)
- 第四卷 谨微录
- 禁约
- 家政
- 庆贺
- 婚嫁
- 丧祭
- 营造
- 器用
- 种植
- 卫生
- 方便
- 言语
- 劝戒
- 神咒
- 强恕
- 忏悔
- 发心
- 跋
- 第三部 《欲海回狂》白话解
- 前言
- 《欲海回狂》原序
- 第一卷 法戒录
- 总劝(共二则)
- 劝当官的君子(共五则,附吏役)
- 劝将士(共二则)
- 劝追求功名的人(共八则)
- 劝私塾老师(共二则)
- 劝少年(共四则)
- 劝夫妇不和(共六则,附女人)
- 劝求子的人(共五则)
- 劝求寿的人(共三则)
- 劝遇难的人(共三则)
- 劝医士(共二则)
- 劝农工商贾(共六则,附豪仆)
- 劝莫亲近猥亵妓童(共二则)
- 劝悔过(共三则)
- 劝犯根本重罪的人(共三则)
- 劝发心出世(引经十则)
- 第二卷 受持篇
- 居官(共计十大类,七十五条,多属治国平天下之事)
- 居家(共十大类,一百条,多属齐家之事)
- 广戒(共十大类,一百二十条,多属修身正心之事)
- 灭罪(共七大类,六十条,多属诚意之事)
- 经要(四大类,二十四条,多属格物致知之事)
- 胎狱观
- 虫寓观
- 不净观
- 九想观
- 四觉观
- 轮回观
- 天欲观
- 因缘观
- 解脱观
- 第三卷 决疑论
-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 胎娠类(十二问十二答)
-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
-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 婚嫁溯源类(八问八答)
-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 跋
- 懿德可敬(出自扬州甘泉县志)
- 附录:《楞严经》为何从阿难遇难说起
- 第四部 《西归直指》白话解
- 前言
- 《西归直指》原序
- 第一卷 净土纲要
- 阿难提问
- 指归佛土
- 弥陀前因
- 愿满成佛
- 四十八愿
- 如来得名
- 殿宇宝池
- 天乐花雨
- 池岸花树
- 树网奏乐
- 德水香花
- 鸟儿讲法
- 景象殊胜
- 自然饮食
- 随意修行
- 音容相貌
- 观想见佛
- 称名见佛
- 持名往生
- 生非易事
- 最后告诫
- 修持法门
- 菩萨四弘誓愿
- 念佛起止仪式
- 十念法门(最忙的人用这种方法)
- 报恩法门
- 助缘法门
- 第二卷 疑问指南
- 第三卷 启信杂说
- 如如居士颜丙劝修行文
- 理障是最大的障碍
- 先要知道三世之说
- 又要明白因果的道理
- 三世的道理孔子必定说过
- 有智慧的人不要认为人生命短
- 有智慧的人要把眼光放大
- 佛经不可不读
- 玄奘法师善于启发
- 要对肉体生厌离心
- 大孝人不愿入胎
- 大贵人必须知道惭愧
- 蚕茧
- 栅栏捕鱼
- 马
- 野狐
- 归罪冥王
- 灯蛾扑火
- 窗内的苍蝇
- 调马四法
- 眼药
- 有愿必成
- 出家人不可不修净土
- 高僧也应修净土
- 不可甘心作鬼
- 九类皆当往生
- 念佛无枉用之力
- 人间美事莫如念佛
- 第四卷 往生事略
- 菩萨往生类
- 高僧往生类
- 尼僧往生类
- 王臣往生类
- 居士往生类
- 童子往生类
- 妇女往生类
- 恶人往生类
- 恶趣往生类
- 胜莲罗居士传
- 附录
- 安士先生传略
- 安士先生法像赞
- 印光大师重刻《安士全书》序
- 又序(此系光绪戊申蜀士李天桂请作)
- 本书所引儒释道三教书目
- 致读者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阅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阅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优质的IP运营提供商,是一家专注IP开发、全版权运营、社会化营销和数字加工服务的综合性文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