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86千字
字数
2022-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方位揭示汉长安城的研究,包含12篇发掘报告和42篇论文,了解首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内容简介
全书分成两大部分:上编为田野考古资料,包括12篇发掘报告和12篇简讯(发掘工作已经完成但尚未整理出正式报告之前的材料);下编为研究论文,包括4篇研究综述和42篇有关专题论文。都城是一个朝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荟萃之地。汉长安城是西汉和新莽的都城,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它贯通中西丝绸之路的创始起点,与西方的罗马并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都市。经过多年的探索,考古工作者基本搞清了汉长安城的平面形状与规模、城墙和城壕的结构、城门与城内大街的形制、城内外水系的分布、未央宫等主要建筑群的范围和布局、武库的位置和建筑配置、西北部手工业作坊的种类、南郊礼制建筑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都长安的考古历程
- 上编 田野考古资料
- 汉长安城城门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 一、宣平门
- 二、霸城门
- 三、西安门
- 四、直城门
- 西安市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遗址的钻探与试掘
- 一、钻探情况
- 二、试掘情况
- 三、结语
- 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
- 一、地层堆积
- 二、遗迹
- 三、遗物
- 四、结语
- 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二号建筑(宫门)遗址发掘
- 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
- 一、地层堆积
- 二、早期建筑
- 三、晚期建筑
- 四、结语
- 汉长安城泬水古桥遗址发掘报告
- 一、一号古桥遗址
- 二、二号古桥遗址
- 三、结语
- 西安市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
-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 二、厨城门一号桥
- 三、厨城门三号桥
- 四、厨城门四号桥
- 五、洛城门桥
- 六、结语
- 西安市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出土的古船
- 一、地层堆积
- 二、船体
- 三、结语
- 西安市莲湖区三民村西汉大型建筑遗址发掘简报
- 一、地层堆积
- 二、建筑遗迹
- 三、出土遗物
- 四、结语
- 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建章宫一号建筑遗址
- 一、地层堆积
- 二、遗迹
- 三、出土遗物
- 四、结语
- 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直城门大街试掘简报
- 一、地层堆积
- 二、遗迹
- 三、出土遗物
- 四、结语
- 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北宫一号建筑遗址
- 一、建筑遗迹
- 二、其他遗迹
- 三、出土遗物
- 四、初步认识
- 汉长安城遗址内发现新莽窖藏钱币
- 汉长安城未央宫南宫门遗址
- 汉长安城西安门外建筑遗址
- 西安市北郊渭桥遗址
- 汉长安城安门及其北侧安门大街遗址
- 汉长安城西安门外城壕遗址
- 汉长安城章城门遗址
- 西安市北郊渭桥遗址
- 汉长安城长乐宫内东西向干道遗址
- 汉长安城长乐宫北宫墙遗址
- 汉长安城建章宫太液池遗址
- 西安市汉长安城渭桥遗址
- 下编 研究论文
- 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笔谈
- 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
- 一、汉长安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回顾
- 二、汉长安城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回顾
- 三、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的瞻望
- 汉长安城综论
- 一、都城的中心性
- 二、都城的威严性
- 三、都城的礼仪性
- 四、都城的安全性
- 五、都城的时代性
- 汉长安城考古发现与研究历程
- 一、历代史籍的记录与研究
- 二、1940年代以前的实地调查与研究
- 三、1950年代以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四、汉长安城有关问题的讨论
- 新莽封禅玉牒研究
- 一、玉牒之时代
- 二、玉牒文书体
- 三、玉牒之性质
- 四、玉牒文释读
- 五、封禅礼仪之演变
- 六、余论
- 西汉骨签的几个问题
- 一、骨签性质与用法
- 二、骨签刻文中的天干
- 三、“三工官”问题
- 四、武库骨签的新内容
- 西汉长乐宫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 一、长乐宫的营建与毁废
- 二、长乐宫的基本形制布局
- 三、长乐宫的中心宫殿区
- 四、西汉以后的长乐宫
- 西安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
- 一、材料与整理结果
- 二、讨论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出土骨签之名物考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西汉砖瓦初步研究
- 一、砖
- 二、板瓦
- 三、筒瓦
- 四、分期
- 汉长安城城墙高度初探
- 一
- 二
- 三
- 汉长安城未央宫椒房殿遗址述论
- 一、椒房殿遗址的发掘概况
- 二、椒房殿遗址的文献记载
- 三、椒房殿遗址的位置
- 四、椒房殿遗址的规模与布局形制
- 五、“前朝后寝”制度
- 六、椒房殿遗址的瓦当分析
- 汉长安城宫殿、宗庙考古发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一、汉长安城宫殿、宗庙遗址的考古发现
- 二、汉长安城宫殿与宗庙的形制、布局研究
- 汉唐昆明池杂议
- 一、昆明池的兴建、沿革与废弃
- 二、昆明池相关问题探讨
- 汉代武库初探
- 一、西汉长安城武库
- 二、东汉洛阳城武库
- 三、尹湾汉墓《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
- 四、其他武库资料的发现
- 五、汉代武库有关问题探讨
- 汉帝都长安的布局形制考
- 一、认识与见解
- 二、汉帝都长安的方位与景观
- 三、长安城的构造与形制
- 四、结语
- 汉长安城手工业生产遗存的考古学研究
- 一、汉长安城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二、汉长安城手工业遗存的内涵及其性质
- 三、汉长安城手工业生产相关问题的讨论
- 四、结束语
- 汉唐长安城市场探析
- 一、汉唐长安城的市场设置
- 二、汉唐长安市场的管理
- 三、从长安城的市场看中国古代的市制
- 郊坛、明堂与宗庙
- 一、西汉长安城布局概况
- 二、西汉礼制建筑沿革史
- 三、西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 四、西汉长安城礼制建筑的历史影响
- 西安相家巷遗址考古与秦封泥相关问题
- 一、关于相家巷遗址出土砖瓦与封泥时代
- 二、对相家巷遗址出土封泥地望的探索
- 三、相家巷遗址出土封泥与“南宫”地望
- 汉长安城城墙夯筑技术的观察与认识
- 一 汉长安城现状及研究概述
- 二 文中用语解释
- 三 汉长安城城墙夯筑情况观察
- 四 对汉长安城夯筑技术的初步认识
- 五 版筑技术的发展进程
- 六 汉代之后连片版筑技术的应用
- 汉长安城与丝绸之路
- 一、汉长安城是开辟丝路的决策地
- 二、汉长安城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始发地
- 三、汉长安城是维护丝路稳定、畅通的中枢
- 四、汉长安城是丝路活动的主要目的地
- 汉长安城遗址出土骨签名物和用法再议
- 一、骨签介绍
- 二、骨签名物
- 三、骨签用法
- 薛季宣《未央宫记》与汉长安城未央宫
- 一、《未央宫记》校读
- 二、《未央宫记》的撰著缘由
- 三、《未央宫记》的文献价值与西汉未央宫建置
- 汉长安城考古发现所反映的礼制文化
- 从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看河南工官的设置
- 一、释文补订
- 二、河南工官的设置
- 汉长安城排水管道的考古学论述
- 一、考古发现
- 二、材料分析
- 三、综合考察
- 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释文订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汉未央宫“殿中”考
- 一、“殿中”的范围和布局
- 二、“殿中”的机构和设施
- 三、所谓“中朝”
- 未央宫四殿考
- 一、“前殿”“宣室”考
- 二、“温室”考
- 三、“承明”考
- 简论汉长安城之郊
- 一、郊的范围与郊内乡亭
- 二、郊的内涵
- 关于“长安市”
- 一、长安有几个市
- 二、关于“长安市”
- 汉长安城布局的形成与《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写定
- 一、都城门道形制发展脉络
- 二、汉长安城形制与《考工记·匠人营国》
- 三、《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写定时间
- 汉长安城城门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
- 一、汉长安城城门遗址考古发现
- 二、汉长安城城门遗址考古研究
- 三、结语
- 顾成庙与奉明园
- 一、顾成庙
- 二、奉明园
- 三、余论
- 咸阳长安皇宫位置变化的原因考察
- 一、考古发现
- 二、皇宫选址与地形、地下水的关系
- 三、皇宫选址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 四、结语
- 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与上林铸钱三官
- 一、汉长安城地区铸钱遗址的发现
- 二、上林三官讨论
- 三、初步认识
- 从丰镐到长安
- 一、考古发现
- 二、西安咸阳地区的地形地貌
- 三、西安咸阳地区古代聚落分布的变迁
- 四、西安咸阳的地貌及环境变化
- 五、结论
- 西汉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城郭布局的变化
- 一、考古发现
- 二、文献资料
- 三、结语
- 汉长安城手工业考古的收获
- 一、西汉手工业概况
- 二、汉长安城手工业遗址的分布与发掘
- 三、制陶
- 四、铸钱
- 五、铸铁
- 六、铸铜
- 七、相关问题的讨论
- 六、小结
- 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