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家精品住培教材,遵循政策,突显特色,融合PBL和CBL教学。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遵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结合住培考核大纲(理论和临床实践),精益求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国家精品教材;凸现毕业后教育特色,打造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体现全面性和规范性,打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的培训教材。强调创新性、兼顾性,提高可读性,树立大教材观,使教材建设成为推动住培发展的重要动力。本套教材继续坚持三个对接的原则,强调“三个转化”,强化“三个临床”,提高“三种能力”,培养“三种素质”。本套教材延续上版教材PBL和CBL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专业特征、培训特色。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中规定的相关学科专业设置规划教材品种,根据调研、论证结果以及第1版教材使用期间的意见与建议,新增6个品种,一共46个品种。本套教材是包含纸书内容与数字服务的融合教材。

目录

  • 封面
  • 内封
  • 版权页
  • 编者名单
  • 出版说明
  • 主编简介
  • 副主编简介
  • 前言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概论
  • (一)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 (二)如何做好一名临床病理医师
  • (三)病理报告及病理报告的局限性
  • (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适应新业态
  • 第二章 口腔及唾液腺疾病
  • 第一节 口腔和口咽部黏膜病
  • 第二节 口腔和口咽部肿瘤
  • 第三节 口和口咽部其他病变
  • 第四节 唾液腺疾病
  • 第五节 颌骨疾病
  • 第三章 消化道疾病
  • 第一节 食管
  • 第二节 胃
  • 第三节 小肠
  • 第四节 阑尾
  • 第五节 大肠和肛门
  • 第四章 鼻腔、鼻窦及咽、喉疾病
  • 第一节 鼻腔、鼻窦
  • 第二节 咽
  • 第三节 喉
  • 第五章 气管及肺疾病
  • 第一节 非肿瘤性肺疾病
  • 第二节 上皮组织肿瘤
  • 第三节 非上皮组织肿瘤
  • 第四节 淋巴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 第五节 转移性肿瘤
  • 第六章 心脏、纵隔及胸膜疾病
  • 第一节 心脏
  • 第二节 纵隔
  • 第三节 胸膜
  • 第七章 肝、胆及胰腺疾病
  • 第一节 肝脏
  • 第二节 胆囊和肝外胆道疾病
  • 第三节 胰腺疾病
  • 第八章 腹膜、网膜及肠系膜疾病
  • 第一节 腹膜疾病
  • 第二节 网膜、肠系膜和腹膜后疾病
  •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 第一节 垂体疾病
  •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 第三节 甲状旁腺疾病
  • 第四节 肾上腺疾病
  •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 第一节 肾脏疾病
  • 第二节 输尿管及膀胱
  • 第十一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睾丸和附件
  • 第二节 前列腺
  • 第三节 阴茎
  •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外阴
  • 第二节 阴道
  • 第三节 宫颈
  • 第四节 子宫
  • 第五节 输卵管
  • 第六节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 第七节 卵巢
  • 第十三章 乳腺疾病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浸润性乳腺癌
  • 第三节 微浸润性乳腺癌
  • 第四节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 第五节 小叶瘤变
  • 第六节 乳头区佩吉特病
  • 第七节 导管内乳头状病变
  • 第八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
  • 第九节 间叶源性肿瘤
  • 第十节 其他常见的乳腺病变
  • 第十四章 淋巴结、脾及骨髓
  • 第一节 淋巴结
  • 第二节 脾脏
  • 第三节 骨髓
  • 第十五章 软组织疾病
  • 第一节 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肿瘤
  • 第二节 所谓的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 第三节 脂肪组织肿瘤
  • 第四节 平滑肌肿瘤
  • 第五节 横纹肌肿瘤
  • 第六节 脉管肿瘤
  • 第七节 血管周细胞肿瘤
  • 第八节 周围神经肿瘤
  • 第九节 起源未定的软组织肿瘤
  • 第十六章 骨和关节疾病
  • 第一节 成软骨性肿瘤
  • 第二节 成骨性肿瘤
  • 第三节 骨巨细胞瘤
  • 第四节 组织细胞及纤维组织细胞性病变
  • 第五节 骨的瘤样病变
  • 第六节 关节与滑膜病变
  •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
  • 第一节 神经系统非肿瘤性病变
  • 第二节 神经系统肿瘤
  • 第十八章 皮肤疾病
  • 一、寻常疣
  • 二、传染性软疣
  • 三、皮肤结核病
  • 四、扁平苔藓
  • 五、硬化萎缩性苔藓
  • 六、痛风
  • 七、雀斑
  • 八、色素痣
  • 九、单纯性雀斑样痣
  • 十、蓝痣
  • 十一、表皮痣
  • 十二、恶性黑色素瘤
  • 十三、脂溢性角化
  • 十四、表皮样囊肿
  • 十五、毛发上皮瘤
  • 十六、皮肤纤维瘤
  • 十七、软纤维瘤
  • 十八、瘢痕疙瘩
  • 十九、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二十、神经鞘瘤
  • 二十一、毛母质瘤
  • 二十二、血管球瘤
  • 二十三、血管肉瘤
  • 二十四、血管外皮细胞瘤
  • 二十五、鲍温病
  • 二十六、凯拉增生性红斑
  • 二十七、乳房及乳房外佩吉特病
  • 二十八、基底细胞癌
  • 二十九、角化棘皮瘤
  • 三十、鳞状细胞癌
  • 三十一、脂肪瘤
  • 三十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三十三、化脓性肉芽肿
  • 三十四、卡波西肉瘤
  • 三十五、尖锐湿疣
  • 第十九章 耳和眼疾病
  • 第一节 耳
  • 第二节 眼
  • 第二十章 细胞学诊断原则
  • 第一节 细胞学诊断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呼吸道细胞学诊断
  • 第三节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
  • 第四节 泌尿道细胞学诊断
  • 第五节 脑积液细胞学诊断
  • 第六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
  • 第二十一章 病理标本送检、检查原则及取材规范
  • 第一节 病理标本送检、检查原则
  • 第二节 外检取材方法及规范
  • 第三节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原则
  • 第二十二章 尸体剖检及规范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尸检操作的一般原则
  • 第三节 尸体剖检方法
  • 第四节 主要脏器的大体检查要点和记录
  • 第五节 死胎和新生儿尸检注意要点
  • 第六节 老年人尸检注意要点
  • 第七节 特殊疾病死亡尸检注意要点
  • 第八节 尸检外观的整复
  • 第九节 其他检查
  • 第十节 尸检的组织学检查
  • 第十一节 尸检病理报告及规范
  • 第十二节 尸检资料的保存及管理
  • 第二十三章 常规病理技术
  • 第一节 组织处理的流程:从大体标本到组织切片
  • 第二节 病理报告的登记及发送
  • 第三节 病理档案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细胞学基本技术
  • 一、细胞学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 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 三、细胞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
  • 四、细针吸取细胞学操作技术
  • 五、细胞病理学室的基本设施及安全管理
  • 六、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发送
  • 七、细胞学资料管理
  • 第二十五章 特殊染色技术
  • 第一节 各类间叶组织染色
  • 第二节 神经组织染色
  • 第三节 各类聚集物质染色
  • 第四节 病原菌染色
  • 第二十六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义
  • 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实践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准化
  • 第二十七章 分子病理学技术
  • 第一节 分子病理学相关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分子病理学技术平台
  • 第三节 分子病理学的临床实践
  • 第四节 数字病理
  • 第五节 人工智能
  • 第六节 流式细胞术及其应用
  • 推荐阅读资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