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纪录片”,呈现了战火中的另一面。

内容简介

“这些旋律很熟悉。我们什么歌词都听不懂,但它穿透了我的心。”一位听着科恩唱歌的以色列前线士兵这样说。

那是半个世纪前的赎罪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重陷战火。一位远离故土的犹太人,也是那个时代乃至当代的摇滚巨星————莱昂纳德·科恩来到前线,希冀在故土、在死亡迫近、在音乐能穿透人心的地方,找到走出人生低谷的路。

他在以色列前线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巡回音乐会”。每一次演出,低沉的嗓音、平静的旋律、超越语言的民族信仰,以及他的独特魅力,修补了每一个被战争蹂躏破碎的灵魂。他用他的音乐为1973年的以色列带去救赎,自此成为赎罪日的文化符号;他也在这段过往中获得救赎,找到去路。

作者马蒂·弗里德曼以科恩未公开的手稿为本,花费数年之功寻找、采访那次战争中与科恩相遇的人,还原了科恩避而不提的一段传奇经历,以一个个残酷却温情的故事描摹了战争的另一面。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译者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528号雷达站
  • 第二章 天堂之门
  • 第三章 埃及的子弹
  • 第四章 遵照谁的意愿?
  • 第五章 犹太战争中的伤口
  • 第六章 神话之家
  • 第七章 再次启程
  • 第八章 谁沉溺于水
  • 第九章 御敌之盾
  • 第十章 兄弟
  • 第十一章 在沙漠
  • 第十二章 茶与柑橘
  • 第十三章 无话可说
  • 第十四章 早已湿透
  • 第十五章 “心理学”
  • 第十六章 喘息之机
  • 第十七章 以撒的故事
  • 第十八章 育空
  • 第十九章 非洲
  • 第二十章 你手上的鲜血
  • 第二十一章 528号雷达站
  • 第二十二章 拔示巴
  • 第二十三章 顺其自然
  • 第二十四章 战争是一场梦
  • 第二十五章 谁焚身以火
  • 第二十六章 一句祝福
  • 内容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原谅我的先入为主

    『我来到沙漠,帮助我的兄弟们战斗。我知道他们没有错,我知道他们并不对。但骨头必须站直、行走,血液必须流动。人们正在圣地上,画出丑陋的线条……』人类在死亡时刻好像需要音乐来帮助自己,而一首忧伤的歌可能会回应自己积压的痛苦,让痛苦从 “折磨 “状态转为” 恢复 “状态,音乐好像就是能进入死亡时刻,而其他事物很难做到。人类在萨满教时代,每逢葬礼,世界各地的人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哀歌,早期这些被称之为 “神秘的语言 “,是人与灵魂的沟通,现在在很多歌曲的副歌部分都能找到一些令人费解的部分,那可能就是神秘的语言。当原始宗教慢慢融入习俗之后,” 神秘的语言 “就成了寄托,当音乐出现在死亡时刻,人类就不会认为死亡时刻是完全的恐惧,也会有温和关怀的一面。书中讲到很多士兵在听到科恩的现场演唱之后,并未有太多的变化,人在杀戮的麻木之后,已经与人类的情感出现了隔阂,人已经进入了兽的状态,而音乐在那个时间点出现,就是为了防止那些人彻底坠入兽的深渊,在战后无法回归人的状态,给士兵一些喘息、一些平静、一些放松,就是对战后的他们的一种提前拯救。这种提前拯救带来了战后的一些现实的变化,以色列的音乐开始远离宏大叙事,走向了个人的灵魂,以色列的精神面貌也开始向个人主义发展,背离了以色列开国元老的设想,以至于今天的以色列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既不是创立者想要的以色列,也不是继承者想要的以色列。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垃圾小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