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4千字
字数
202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凡之路与文化主体性的构建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详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道路、理论体系及其在全球现代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深入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价值追求。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方现代化路径,本书有力批判了“西方中心论”,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打破西方现代化神话、探索新道路方面的贡献。
尤为关键的是,本书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书还聚焦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多维路径。作者倡导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深入挖掘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 序
- 前 言
- 第一章 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代化框架
- 第一节 “两个结合”有其内在逻辑
- 第二节 “两个结合”力在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代化框架
- 第三节 “第二个结合”致力于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 第二章 基于西方现代化的“西方中心论”
- 第一节 线性道路:“现代化=西方化”
- 第二节 单数文明:“文明只属于西方”
- 第三节 种族优越:“西方种族具有优越感”
- 第四节 天赋人权:“自然的个人‘为我’符合自然秩序”
- 第五节 社会进化:“西方社会的进步源于社会竞争”
- 第六节 理性标准:“理性是最高尺度”
- 第七节 “普世价值”:“向世界推广‘普世价值’”
- 第八节 开化使命:“西方需要行使‘上帝旨意’的‘文明开化使命’”
- 第九节 美丽神话:“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
- 第十节 唯一哲学:“具有本体意义的‘一’拥有最高权威”
- 第三章 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
- 第一节 近代中国对西方现代化潮流冲击的被动防御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西方现代化潮流冲击的主动应对
- 第三节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
- 第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
- 第一节 道路多样:中国式现代化内蕴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第二节 文明互鉴: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发展新时代中华文明
- 第三节 民族特质: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质
- 第四节 为他人性: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性的群己关系中注重他者
- 第五节 国家治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动力、平衡和治理相统一
- 第六节 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第七节 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 第八节 人类命运: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九节 世界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
- 第十节 普惠哲学: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主主平等”的普惠哲学
- 第五章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 第一节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原则、思路和方式
- 第二节 直面“西方中心论”的核心要素和标识性范畴
-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 第四节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 第五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六节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立足点
- 第六章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 第一节 学理视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
- 第二节 实践视阈: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样本”
- 第三节 理论视阈: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
- 第七章 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 第一节 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出来
- 第二节 内在逻辑:“新的文化生命体”标识性概念出场的时代逻辑
- 第三节 核心要素:“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丰富内涵
- 第四节 明体达用:“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实践之用和理论之用
- 第五节 新的文化使命:发展新时代中华文明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