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9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鲁迅散文珍品,回忆童年求学历程,抒发怀念之情,嘲讽反动势力,备受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本书是鲁迅先生最重要的散文集之一,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享有盛誉。其共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十二篇,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并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嘲讽。本书是以回忆为素材、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备受一代代读者喜爱,配有丰子恺等插图多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读
                        
 - 
                          小引
                        
 - 
                          狗·猫·鼠
                        
 - 
                          阿长与《山海经》
                        
 -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 
                          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亲的病
                        
 - 
                          琐记
                        
 -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 
                          后记
                        
 - 
                          延伸阅读
                        
 - 
                          知识链接
                        
 
 
                        展开全部
                        
         
    朝花夕拾
  
 有些书,最后还是会忍不住重新翻开,再次阅读,会有很多和儿时不一样的感悟,想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或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吧。《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在这部书中,鲁迅对自己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人生经历,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回顾,为我们了解他的早年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鲁迅的早年家庭生活 —— 如家道中落、父亲的病 —— 如何影响了他的求学之路和人生选择。这部书也使我们了解到鲁迅成长为一位文学家的心路历程。在日本求学时经历的 “幻灯片事件” 激发起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他弃医从文,立志以文学来感染民众、唤醒民众,可谓是鲁迅人生与思想的一大转折点。书中也有对当时中日两国日常生活、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描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材料。正是由于在思想、内容等各方面的丰富性,这部散文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成为后来许多作家学习、模仿的对象。《朝花夕拾》中的 10 篇文章的顺序基本上按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过程排列,所涉及的年代大致从 1887 年到 1912 年,也就是鲁迅 7 岁到 32 岁这一段时间。作者通过自己生活道路的回忆,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风貌:充满各种 “小风波” 的没落的封建大家庭、牢笼似的私塾教育、绍兴民间赛会和演戏的盛况、黑暗社会的炎凉世态、骗钱害命的庸医、南京 “乌烟瘴气” 的水师学堂、日本不平静的留学生活、“内骨子是依旧的” 辛亥革命等,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突出表现了鲁迅追随时代步伐、倔强奋进的精神。同时,其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封建伦理道德的猛烈抨击和对故乡美好的人和事的深深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作为保姆,日常必然要处理 “我” 的生活琐事。比如清晨起床后,她会一边唠叨着 “快把棉袄穿上,别冻着”,一边帮 “我” 整理褶皱的衣角。做饭时会特意多盛一勺米饭,怕 “我” 没吃饱,傍晚 “我” 在院子里玩得晚了,她会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喊 “阿发,快回来吃饭喽”,声音里带着点焦急,却满是牵挂。除了文中写的 “除夕夜吃福橘”,她或许在其他节日也会有类似的朴素讲究。比如端午节时,她会提前编好五彩绳,笨拙地系在 “我” 的手腕上,念叨着 “避邪的,可别弄丢了”;中秋节可能买不起精致的月饼,就会把自家蒸的糯米糕切成小块,和 “我” 一起坐在院子里,一边吃一边讲月亮里 “嫦娥和玉兔” 的故事,故事细节或许不连贯,却满是认真。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事件推进逐渐深化。因阿长的睡相、规矩和唠叨,“我” 最初对她并无好感,甚至有些嫌弃。阿长主动为 “我” 买来心心念念却无人理会的《山海经》,这件事让 “我” 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也意识到她看似粗笨外表下的细心。成年后回忆起阿长,鲁迅更多的是对这位普通保姆的感激与怀念,尤其在文末提到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将情感推向深沉的悼念。
               《朝花夕拾》 提了多少年,说了多少年,在生活中就像一朵云彩,远远的知道了容貌,但一直未窥其内在。这次是为了和儿子同频,改变了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前然的样子。如果这本书在你的生活中提起来特别熟,但你只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者连这两个也对不上号的,我觉得还是读一读,读完以后也许你会发现有的地方你根本读不懂,这样就不会显得我没有文化了…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