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的核心目的是重新界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借鉴了日本学者宇野弘藏和关根友彦所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分析层次:纯粹资本主义社会理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和历史变迁理论。作者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富有启发性地探讨了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韦伯所代表的反本质主义经济学、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理论。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同时包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解构主义这两个对立的极端。其结果如何,只能留给每一位读者自己去判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致谢
  • 导言
  • 第1章 资本独特的本体论
  • 一、 物化
  • 二、 总体
  • 三、 语言
  • 四、 抽象
  • 五、 对象性—主体性
  • 六、 必然性—偶然性
  • 七、 本质
  • 八、 时间性、空间性和历史
  • 九、 真理
  • 十、 结论
  • 第2章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资本的辩证法
  • 一、 本体论
  • 二、 起点
  • 三、 作为一个整体的辩证法
  • 四、 闭合
  • 五、 辩证法和分析的层次
  • 六、 否定的辩证法
  • 七、 批判的肯定辩证法
  • 八、 结论
  • 第3章 马克斯·韦伯的反本质主义
  • 一、 本体论及其含义
  • 二、 经济
  • 三、 资本主义
  • 四、 分析的层次
  • 五、 韦伯和宇野弘藏的政治经济学
  • 六、 经济和社会
  • 七、 结论
  • 第4章 有问题的阿尔都塞
  • 一、 阿尔都塞的黑格尔和关根友彦的辩证法
  • 二、 矛盾
  • 三、 《资本论》的知识对象
  • 四、 概念的内在关系
  • 五、 总体和总体化
  • 六、 结论
  • 第5章 解构和政治经济学
  • 一、 德里达和辩证法
  • 二、 马克思的幽灵
  • 三、 马克思主义和解构
  • 四、 吉布森-格雷汉姆的表现主义
  • 五、 结论
  • 第6章 结语
  • 英汉术语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版权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