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读懂朱元璋如何用《大诰》让明帝国所有人进退失据。

内容简介

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洪武帝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出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毫无人身自由的卫所军奴,被捆绑在土地上不得离乡的农民,说错话连累邻里被没收家产的老妇人,不想做官只能切指的士人,遵行合理的立案程序却没能揣测出“圣意”的官员……通过这些小人物如草芥般的命运,我们看到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欺骗控制官员,如何监视窥探民众的。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四编《大诰》的基本主旨
  • 一、“前代污染”太严重
  • 二、洪武时代的官吏不行
  • 三、洪武时代的百姓不行
  • 四、朕的“控驭之道”已用尽
  • 五、洪武时代的军官不行
  • 六、《大诰》的极盛与速朽
  • 第二章 史灵芝案:军民争妻事件
  • 一、朱元璋笔下的案情
  • 二、三大情理不通之处
  • 三、残酷的军事农奴制
  • 四、案件背后的真逻辑
  • 五、被刻意遮蔽的事实
  • 第三章 郭桓案:中产之家大抵皆破
  • 一、空印案与胡惟庸案
  • 二、郭桓案扩大化的根源
  • 三、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 四、“顽民”不知报答君恩
  • 第四章 朱升一案:胥吏的绝望与反抗
  • 一、胥吏殴打了钦差旗军
  • 二、朱元璋的刻意误诊
  • 三、其实是制度有病
  • 四、却要让人性吃药
  • 五、胥吏遭惩的比例与力度
  • 六、拍脑袋的胥吏配备标准
  • 七、匪夷所思的公文灾难
  • 八、高压恐惧下的行为失常
  • 第五章 陈寿六案:百姓人人自危
  • 一、天字第一号百姓
  • 二、倒霉的何添观与马德旺
  • 三、可怜的先进典型王复春
  • 四、进退失据的“富民”
  • 五、没有人是安全的
  • 第六章 杨馒头案:残酷的金融榨取
  • 一、九十里路枭首相望
  • 二、疯狂印发大明宝钞
  • 三、畸形的纸币价值生态
  • 四、杨馒头们走投无路
  • 第七章 知丁连坐案:消灭社会活力
  • 一、镇江百姓的无妄之灾
  • 二、皇帝被打脸,百姓来背锅
  • 三、可怕的“逸民自残事件”
  • 四、路引抽干了社会活力
  • 五、“空引案”里的民生困境
  • 第八章 潘富案:前朝“顽民”的末路
  • 一、皂隶潘富的大逃亡
  • 二、“胡元之宽”下的江南
  • 三、“荆杖”背后的玄机
  • 四、必须被瓦解的“千乘乡僧寺”
  • 第九章 剁指案:不合作有罪
  • 一、朕是你的再生父母
  • 二、朕所用之人全是坏蛋
  • 三、夏伯启的教师身份
  • 四、不容忍任何消极自由
  • 第十章 彭玉琳案:被逼反的洪武百姓
  • 一、朕来给你们讲讲道理
  • 二、遍地暴动的洪武时代
  • 三、民生凋敝的洪武时代
  • 四、告密风潮逼反底层百姓
  • 第十一章 陆仲和案:消灭富户运动
  • 一、刁民猜忌下的“陆仲和案”
  • 二、刁民猜忌下的“唐谦案”
  • 三、陆仲和倒霉的真正原因
  • 四、消灭大族富户的三大办法
  • 第十二章 《大诰武臣》:两百万农奴
  • 一、洪武士兵“不如猪狗”
  • 二、两百万军户实为贱民
  • 三、逃跑是唯一的希望
  • 第十三章 老人治国:临死前的妥协
  • 一、刘老汉让朱元璋失望了
  • 二、别出心裁的“耆宿制度”
  • 三、权力来自谁,便对谁负责
  • 四、“老人治国”的玄机
  • 后记
  • 附文: 朱元璋“丢脸”考
  • 一、丑像明代便已出现
  • 二、项上奇骨与穆穆之容
  • 三、父亲“继承”儿子的样貌
  • 四、丑脸是相术语言的具化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很聪明的从朱重八自己昭告天下的学习材料《大诰》中,扒出满满的负能量,朱重八殚精极虑,用各种方法想让江山永固,包括严刑厉法,鼓励相互举报的反贪反腐,严格划分每个人终身职业,连坐制和超级严格的户籍,出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路引介绍信),中产阶级破产,等等黑暗专制不一而足,作者笔下大明当然是暗无天日,民不聊生,自然必将覆灭。可明朝传承了 16 代,生存了 276 年。朱重八上台之时顺应历史大势,恢复科举整顿吏治,恢复农耕,比前朝元朝国家管理强化,王朝如同生物体,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朱重八的管理是当时技术水平的极致,明朝延续重农抑商,缘于农业国吃饭是第一要务,饭碗不在自己手里,如果不扩张是要饿死人的(爱尔兰和印度的大饥荒),作者属于事后诸葛亮,以古论今,太多负能量,《大诰》说人民不行,作者的结论是制度不行。

      2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书读懂朱元璋如何用《大诰》让明帝国所有人进退失据

      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洪武帝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出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 “重典之治” 的本来面目。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官员如草芥的时代

        明朝是汉民族结束了蒙古统治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朱元璋又是一个从平民出生逐渐走上权力巅峰的皇帝。作为汉人,他更相信传统的治理方式,因此他制礼乐、定法制、改衣冠,他试图恢复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朱元璋所认为的理想社会是上古时期的社会。所有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全都控制在朝廷手中,而百姓只按照人头进行土地分配,所有的人都从事着农业耕作,不需要仕,也不需要工,更不需要商,但这注定是无法实现的。元朝是一个商业活动发达的时代,而遗留给明朝的也就是一种有着更多出路的臣民。但朱元璋的所有政策都是在不遗余力的遏制着商业的发展,遏制的民众的流动,把所有民众都控制在土地之上。但他又不断的从土地中征收大额赋税来满足国家所需,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大量的农民无法忍受高额的税负,从土地中逃离,成为流民。而这就加深了朱元璋对于臣民们的恶劣印象,以更为严厉的方式来进行监管,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朱元璋为了对于整个国家进行有效监管,他专门制定了一套改造帝国官吏、百姓和军队的基本教材,而这就是《御制大诰》,并先后推出了四部。在这四部 “教材” 之中,他以案例的形式,把一些典型审批结果进行着不断的宣传,对于他的臣民起到震慑的作用。但这已经严重脱离了国家法制的范围,就是以皇帝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意志。这结果可想而知,就是大臣与百姓都无所适从。

          1
          1
        • 查看全部32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