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提出了公民互信与社会组织合法性和应责力的关系问题,对于我们加快社会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社会领域的公民互信与组织构成:提升合法性和应责力的过程》通过一些社会组织的发展讲述了具有自主性的社会领域在中国的兴起。公民个体从原有体制中游离出来,基于互信而自愿结成民间组织并在运行过程中增进互信,各种民间组织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因为需要扩张生存空间而与其他组织合作,共同营造了多主体平等协商的开放空间。这种“社会”内生的相互支持及其与政治和经济组织在价值、利益、服务等方面的交换赋予了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基本而重要的地位,那些曾经背负负而标签的草根组织也通过合法性与应责力的提升而有机会树立自己的社会声望。大量的社会组织因为传统价值、历史记忆和共同利益而参与同一个社会事件,而非公募基金会的迅速崛起为民间组织从社会内部获得资源、寻求共识、采取集体行动提供了资源的和机制的保障。一个具有自主性的社会领域逐渐形成,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福音,对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影响也将越来越突出地显露出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第一章 总论:社会领域及其自主性的生成
  • 第一节 社会的分演与三个领域的理论
  • 第二节 “社会”的兴起
  • 第三节 社会自身的组织化
  • 第四节 “社会组织”被整体接受的事实与意义
  • 第五节 社会的新价值及其主流化
  • 第六节 社会领域及其自主性的呈现
  • 第二章 家族组织的当代复兴与调适
  • 第一节 中国的家族组织与社会的构成
  • 第二节 “江南第一家”的组织依托与家族活动
  • 第三节 家族组织的合法化与家族文化的被征用
  • 第四节 在当下重新表述家族组织
  • 第三章 草根庙会组织的社会结合
  • 第一节 龙牌会的信仰
  • 第二节 龙牌会的组织
  • 第三节 龙牌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四节 从村庄乡土生长的社会结合
  • 第四章 妙峰山庙会:地方社会的组织建构与文化呈现
  • 第一节 妙峰山庙会传统:信仰与组织
  • 第二节 双名下的庙会复兴:城里的花会与妙峰山的香会
  • 第三节 公民的民间组织与国家的地方社会
  • 第五章 网络性的校友会组织:单位之外的社会结合
  • 第一节 学缘、校友群体和校友会
  • 第二节 北京大学校友会及其社会网络
  • 第三节 北京大学天津校友会的发展历程
  • 第四节 校友如何成“会”:内部机制探讨
  • 第六章 社会领域的组织合作:从偶发事件到常态机制
  • 第一节 怒江“反坝”:一次全国性社会组织合作事件
  • 第二节 作为支持性组织的南都公益基金会
  • 第三节 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的社会内生合作
  • 第四节 社团合作对社会领域发展的意义
  • 第七章 社会领域的内在构成:公民互信、合法性与应责力的视角
  • 第一节 公民互信的个人维度与组织维度
  • 第二节 社会合法性和社会领域的成长
  • 第三节 从“问责”到“应责”:社会组织与decent society
  • 第四节 从合法化到应责:积极社会性的培育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