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试图为近代新兴的自然科学制订一套正确的方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

书中批判了经院哲学的观点,认为人是自然的解释者。还较全面而详细地分析、论述了归纳方法,为归纳逻辑奠定了基础。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歪曲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式演绎法,成为论证神学攻击真理、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因此受到培根的批判。他指出,演绎法脱离经验,从概念到概念,不能给人们扩大和提供新的知识,只能引起无聊的争论,只能用归纳法来取而代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 新工具序言
  • 语录
  • 第一卷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一三
  • 一四
  • 一五
  • 一六
  • 一七
  • 一八
  • 一九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二三
  • 二四
  • 二五
  • 二六
  • 二七
  • 二八
  • 二九
  • 三〇
  • 三一
  • 三二
  • 三三
  • 三四
  • 三五
  • 三六
  • 三七
  • 三八
  • 三九
  • 四〇
  • 四一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五
  • 四六
  • 四七
  • 四八
  • 四九
  • 五〇
  • 五一
  • 五二
  • 五三
  • 五四
  • 五五
  • 五六
  • 五七
  • 五八
  • 五九
  • 六〇
  • 六一
  • 六二
  • 六三
  • 六四
  • 六五
  • 六六
  • 六七
  • 六八
  • 六九
  • 七〇
  • 七一
  • 七二
  • 七三
  • 七四
  • 七五
  • 七六
  • 七七
  • 七八
  • 七九
  • 八〇
  • 八一
  • 八二
  • 八三
  • 八四
  • 八五
  • 八六
  • 八七
  • 八八
  • 八九
  • 九〇
  • 九一
  • 九二
  • 九三
  • 九四
  • 九五
  • 九六
  • 九七
  • 九八
  • 九九
  • 一〇〇
  • 一〇一
  • 一〇二
  • 一〇三
  • 一〇四
  • 一〇五
  • 一〇六
  • 一〇七
  • 一〇八
  • 一〇九
  • 一一〇
  • 一一一
  • 一一二
  • 一一三
  • 一一四
  • 一一五
  • 一一六
  • 一一七
  • 一一八
  • 一一九
  • 一二〇
  • 一二一
  • 一二二
  • 一二三
  • 一二四
  • 一二五
  • 一二六
  • 一二七
  • 一二八
  • 一二九
  • 一三〇
  • 第二卷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一三
  • 一四
  • 一五
  • 一六
  • 一七
  • 一八
  • 一九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二三
  • 二四
  • 二五
  • 二六
  • 二七
  • 二八
  • 二九
  • 三〇
  • 三一
  • 三二
  • 三三
  • 三四
  • 三五
  • 三六
  • 三七
  • 三八
  • 三九
  • 四〇
  • 四一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五
  • 四六
  • 四七
  • 四八
  • 四九
  • 五〇
  • 五一
  • 五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工具》

    《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哲学方法,他要论证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归纳法才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好的工具。他的很多认识,在今天都是人人知道的道理,但在当时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本书核心内容:1. 《新工具》所针对的那种 “旧工具” 指的是什么?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培根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 培根提出的思维的 “四大假象” 是什么,这是《新工具》反驳前人的 “驳论部分”,或者说破坏性的部分;3. 培根对于科学归纳法的论述,这是《新工具》的 “立论部分”,或者说建设性的部分。培根直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和信奉基督教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经院哲学,试图摧毁传统知识的 “四大假象”,为基于观察和实验的归纳方法奠定认识论基础,为实验科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经典的辩护。首先,培根强烈质疑当时的科学研究方法中单纯强调经典文本和逻辑分析的做法,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针锋相对地写作了《新工具》。其次,培根提出了 “四假象说”,解释了没有严格训练、不认真对待经验事实的人类思维如何进入各种误区。最后,在批判了传统知识和方法之后,培根提出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以经验事实为重,用自然表格法来归纳总结科学规律,以及用科学实验来检验知识。你可能会觉得,培根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并没有很深刻的哲学思想,他只不过是比较早地提出了一些非常普通的,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这个感受其实也并不错。培根自己在序言里甚至都说,“我的方法,做起来虽然困难,说明却很容易。” 此外,培根虽然记录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和经验观察,但他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原创的科学新发现。可是即便如此,英国皇家学会的奠基人依然把培根当作是他们的英雄;美国国父托马斯・杰弗逊把培根与洛克和牛顿并称为 “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三个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的题词页上引用了培根的话;马克思把他称为 “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那么人们为什么对于培根评价如此之高呢?如果我们把培根的学说放回到他所处的时代,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后人对他的高度赞扬。培根同时代的很多学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都认为培根提倡的科学方法简直莫名其妙,是无稽之谈。当时的学界主流认为,抛弃几百年经院哲学取得的严谨而又普遍的真理体系,提倡用对于现实的琐碎观察和类似于炼金术的实验方法来寻求知识,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是对于人类知识的冒犯和颠覆。培根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够独具慧眼,挑战当时的主流思想,为当时刚刚诞生不久的科学方法做出系统的辩护,绝对是难能可贵的成就。我们要记得,现在有很多习以为常的真理,在最初提出来的时候都曾被视为惊世骇俗。那个首次提出这种真理的哲学家,必然有着超越时代和大众的视角,卓越的智慧和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一份对于真理的勇敢执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识就是力量?!

      1,想不到,竟然读完了培根的这本书,缘起于内心的问题,那就是关于认知的,一个坏人之所以坏是因为无知。当然也包括到底知行的关系,按照戴明的理解,需要渊博的知识,而 “知识就是力量” 这个从小就知道来自培根的话,就出来了。2,读完了第一遍,实际上很惭愧,没读懂,也没看到知识就是力量,只是培根有自己的理解个观点,俯视历史哲学家的感觉。他认为人类依靠工具可以扩大人的极限,而思想也一样需要工具,所以这就是培根说的思想的工具,新工具,归纳法。3,培根说这本书讲的是逻辑,而不是哲学,人类的堕落包括人类的心灵和对自然的控制权力,这两个需要信仰和科学技术分别来解决。4,希望自己再进化几年,再回头看,也许能够看的更加懂一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