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12千字
字数
201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外文学关系影响中国比较文学,还启发了问题视野与理论方法。
内容简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带动了整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讨论,到中外文学关系探究中的“文学发生学”理论的建构;从中外文学关系的哲学审视和跨文化对话中激活中外文化文学精魂的尝试,到比较文学形象学与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所有这一切探索成果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深入发展,反过来对中外文学关系问题的研究,也有了问题视野与理论方法的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 第一章中印文学交流与佛典汉译
- 第一节
- 印度佛教与印度主流文学
- 第二节
- 汉译佛典是稀世文学宝藏
- 第二章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第一节
- 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体裁的影响
- 第二节
- 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题材的影响
- 第三节
- 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形象的影响
- 第四节
- 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语言的影响
- 第三章佛典汉译与中国翻译学
- 第一节
- 译经活动和中国翻译学
- 第二节
- 中国翻译学的四大特色
- 第四章印度故事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一节
- 《佛本生》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节
- 《五卷书》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三节
- 其他印度故事的在华传播
- 第五章印度两大史诗在华传播轨迹
- 第一节
- 佛经汉译及史诗的隐性传播
- 第二节
- 两大史诗的汉语翻译与传播
- 第三节
- 中国学者对两大史诗的研究
- 第六章印度戏剧与中国戏剧的关系
- 第一节
- 中国和印度戏剧关系梳理
- 第二节
- 印度戏剧的中国译介与研究
- 第七章印度现代文学的汉译与研究
- 第一节
- 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新文学
- 第二节
- 中国对普列姆昌德的接受
- 第三节
- 印度英语文学的中国译介
- 第四节
- 印度其他文学的中国译介
- 附录:《北京大学印度英语文学博士论文摘要》汇编
- 第八章季羡林和印度文学研究新局面
- 第一节
- 季羡林创建中国现代梵学
- 第二节
- 季羡林的治学之道及影响
- 第三节
- 又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 第九章徐梵澄:苦行者的学术样板
- 第一节
- 三十三年寂寞的文化苦旅
- 第二节
- 徐梵澄对汉籍的英语译介
- 第三节
- 徐梵澄汉译印度文学哲学
- 附录:徐梵澄本地治理廿七年纪略
- 第十章金克木、黄宝生印度文学研译
- 第一节
- 金克木和他的《梵语文学史》
- 第二节
- 黄宝生及其《印度古典诗学》
- 第三节
- 印度诗学在中国的传播接受
- 第十一章刘安武及其印地语文学研译
- 第一节
- 中国印地语文学研译概述
- 第二节
- 刘安武的印地语文学研译
- 第三节
- 从印地语文学到东方文学
- 附录:《北京大学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摘要》汇编
- 第十二章谭云山、谭中与印度现代汉学
- 第一节
- 谭云山与印度现代汉学开拓
- 第二节
- 谭中的汉语教学与中印研究
- 第十三章师觉月与现代印度汉学开拓
- 第一节
- 师觉月对印度现代汉学的贡献
- 第二节
- 师觉月汉学事业的影响与发展
- 第十四章《老子》、《庄子》在印度
- 第一节
- 老子佛陀千年难解的恩怨
- 第二节
- 奥修与《老子》、《庄子》
- 第十五章拉贾·拉奥笔下的中国
- 第一节
- 拉贾·拉奥与中国“神交”
- 第二节
- 拉贾·拉奥作品中的中印灵感
- 第十六章中国文学作品的印度译介
- 第一节
- 印度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译
- 第二节
- 面向印度读者的中国文学译介
- 附录:印译中国诗歌:古老文化的交融
- 附录中印文学交流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山东教育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是全国优秀出版社、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并拥有山东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山东教育书店两个全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