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反映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与体系建设的新进展。

内容简介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主要侧重于反映2014年度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与体系建设的新进展。与《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2013、2014)》相类似,考虑到食品安全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为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地描述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变化发展,本《报告》在上篇《食品安全:2014年的基本状况》的研究中,主要以2006年为起点在六年的时间跨度内,从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制造、食品流通、进出口食品安全性等四个不同的维度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基于监测数据计算了2006-2014年间我国食品安全的风险程度;但主要受数据收集的局限,在具体章节的研究中有关时间跨度或时间起点的情况各不相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导论
  • 一、研究主线与视角
  • 二、主要概念界定
  • 三、研究时段与研究方法
  • 四、主要内容与研究结论
  • 上编 食品安全:2014年的基本状况
  • 第一章 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市场供应与数量安全
  • 一、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
  • 二、粮食与主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态势
  • 三、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现实路径:水稻的案例
  • 四、总结与展望
  • 第二章 主要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状况与监管体系建设
  • 一、基于例行监测数据的2014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 二、2014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展
  • 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监管
  • 五、强化农业生产使用的农用化学品的质量监管
  • 第三章 食品工业生产、市场供应与结构转型
  • 一、2014年食品工业发展状况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二、食品工业行业集中度、内部结构与区域布局
  • 三、食品工业的结构转型:基于技术创新国际比较的视角
  • 四、食品工业的结构转型:基于信息化与绿色化的视角
  • 五、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
  • 第四章 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
  • 一、2014年加工制造环节食品质量状况
  • 二、不同年度同一食品品种抽查合格率比较
  • 三、影响加工制造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五章 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
  • 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专项执法检查
  • 二、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
  • 三、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
  • 四、农村食品消费行为与安全性评价:基于农村食品消费的调查
  • 第六章 进口食品贸易与质量安全
  • 一、进口食品贸易的特征分析
  • 二、具有安全风险的进口食品的批次与来源地
  • 三、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原因的分析考察
  • 四、进口食品接触产品的质量状况
  • 五、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中编 食品安全:2014年支撑体系的新进展
  • 第七章 2014年食品安全法治体系建设与惩处食品安全犯罪的新进展
  • 一、《食品安全法》修订与食品安全立法工作的新进展
  • 二、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新成效
  • 三、以典型案例解释法律与推动法律规定的贯彻落实
  • 四、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与依法监管食品安全
  • 五、全面执行新的食品安全法仍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 第八章 新一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进展与主要问题
  •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现状
  • 二、山东、广西与江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案例调查
  •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主要成因
  • 四、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九章 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状况报告
  • 一、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取得的新进展
  • 二、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状况存在的问题
  • 三、福喜事件发生后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考察
  • 四、“互联网+”与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建设重点
  • 第十章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工作进展
  •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的持续优化
  •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有序稳步开展
  • 三、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进展与挑战
  • 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公众风险感知特征
  • 五、未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的建设重点
  • 第十一章 农产品冷链运输与物流技术研究进展
  • 一、农产品冷链运输技术
  •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 三、冷链物流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 四、农产品冷链运输与物流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国际前沿研究的分析报告
  • 一、科研文献、引文数据与热点前沿
  •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三、食品安全的研究前沿
  • 四、我国在食品安全热点与新兴前沿中的研究状况
  • 下编 年度关注: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公众食品安全状况关注度与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
  • 一、基于熵权Fuzzy-AHP法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 二、国内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关注
  • 三、2008—2012年间农村食品消费结构演化研究
  • 四、调查组织与受访者特征分析
  • 五、对食品安全状况评价与未来信心的分析
  • 六、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初步对策
  • 第十四章 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风险防范
  • 一、食源性疾病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总体状况
  • 二、我国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与食品安全
  • 三、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空间布局
  • 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公众参与家庭食源性疾病防范的视角
  • 五、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
  • 第十五章 2005—2014年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研究报告
  • 一、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 二、2005—2014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总体状况
  • 三、2005—2014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种类与数量
  • 四、2005—2014年间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省区分布
  • 第十六章 食品生产行为与安全事件持续爆发的原因研究:食用农产品为案例的分析
  • 一、食用农产品生产行为与质量的自我评价
  • 二、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调查
  • 三、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模拟:基于仿真实验的方法
  • 四、2000—2014年间病死猪总量估算
  • 五、病死猪流入市场的事件来源与基本特点
  • 六、病死猪流入市场的运行逻辑:基于破窗理论
  • 七、病死猪流入市场的典型案例分析
  • 八、主要结论与原因思考
  • 九、食品安全风险与社会共治
  • 第十七章 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一、基于全球视角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产生背景
  • 二、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内涵
  • 三、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运行逻辑
  • 四、政府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五、企业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六、社会力量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七、理论分析框架构建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十八章 政府传统监管政策工具的效性检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案例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回顾
  • 三、理论框架与计量模型
  • 四、调查组织与研究方法
  • 五、重要结论的讨论
  • 六、主要研究结论
  • 第十九章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市场力量:可追溯猪肉市场消费需求的案例
  • 一、文献回顾
  • 二、研究方法
  • 三、可追溯猪肉属性与层次的设定与问卷设计
  • 四、实验城市与样本的统计性分析
  • 五、CVA模型估算的消费者偏好
  • 六、可追溯猪肉的市场模拟
  • 七、现实情景下可追溯市场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性
  • 第二十章 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能力考察:食品行业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基于社会共治视角的食品行业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
  • 三、研究假设
  • 四、研究设计
  • 五、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六、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二十一章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基于公众监督举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
  • 一、食品安全治理中城市公众监督举报的调查与样本特征
  • 二、城市公众监督举报食品安全问题的意愿与方便程度
  • 三、城市公众使用手机APP参与监督与举报的调查
  • 四、农村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监督举报的态度与权益保护调查
  • 五、食品安全的消费投诉与权益保护:基于全国消协组织的数据
  • 六、基本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