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奔赴浩瀚科幻星海, 邀您共赴一场宇宙级浪漫之约。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一部科幻批评史,更不是一部艰深的学术著作;它的草根科幻迷作者,以国别为主,兼以流派,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向初步接触科幻小说的读者,介绍科幻小说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作品。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作者邀请你我一起去探访科幻星空,去聆听那些星星演奏的与众不同的旋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 前言 我是科幻迷
  • 第一章 缘起
  • 第一节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 第二节 火山、玛丽与科幻
  • 第三节 爱伦·坡的遗产
  • 第四节 双雄
  • 第二章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第一节 编辑打天下
  • 第二节 从艰难求生到一朝成名
  • 第三节 黄金时代四大才子
  • 第四节 余韵悠长
  • 第五节 主流文学的引入
  • 第六节 当摇滚遇到网络
  • 第七节 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 第三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 第一节 独钓寒江雪
  • 第二节 作为科学的门徒
  • 第三节 短暂的春天
  • 第四节 一枝独秀
  • 第五节 新生代
  • 第六节 更新一代
  • 第七节 渐近线
  • 第四章 来自莫斯科的恐龙
  • 第一节 自由地飞
  • 第二节 沉重的肉身与飞扬的梦想
  • 第三节 两个人的森林
  • 第四节 世纪乐园
  • 第五节 恐龙涅槃
  • 第五章 海那边的风景
  • 第一节 在预制房屋中成长
  • 第二节 光怪陆离的梦
  • 第三节 黑与白之歌
  • 第四节 转动万花筒
  • 第六章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第一节 美国的影子
  • 第二节 欧洲的巨头们
  • 第三节 北欧的神话与东欧的呐喊
  • 第四节 在路上
  • 后记:科幻迷推动的科幻小说史?
  • 新版后记
  • 参考书目
  • 附录一 科幻的定义
  • 附录二 世界主要科幻奖项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科幻的科普

    科幻史的论述源远流长,涵盖了多个作品与流派。学院派的《科幻小说史》与六卷本的《科幻之路》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学术背景,而《第五类接触》(郑军)则是由科幻迷所撰写的独特论述。此外,还有《科幻爱好者手册》和《彩图科幻百科》等作品,也为科幻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与参考。在这些珠玉之作的背景下,萧星寒的《星空的旋律》一书在入门者的友好性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他巧妙地在一本书中为读者呈现了全世界科幻历史的简单而全面的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入门者可以轻松地按图索骥,进而深入探索广阔的科幻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论述科幻史时,全面兼顾了多种语言 (地区)。尽管英语体系下的科幻历史被压缩在了 90 页左右,但作者却为中国、苏联、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科幻史分配了超过 160 页的篇幅。这种做法使得《星空的旋律》在科幻史领域中独树一帜,为读者带来了更为广泛和全面的视角。尽管每个国家的篇幅不多,但足以起到一个浮光掠影式的简介功能,对于入门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星空的旋律》。科幻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是,在一个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科幻也会有相对一致的特点和规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黄金时代的科幻。三丰对科幻迷的概念有这样一个粗疏的定义:科幻粉丝或者说科幻迷 (SF fan) 并不是一般的科幻读者,科幻迷除了在阅读科幻作品之外,还积极主动并常规地收集科幻、写作科幻、研究评论科幻,或者参与科幻迷活动。那么,到底科幻迷在世界科幻史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呢?先讲一个故事:拉里・尼文出版了《环形世界》之后很快赢得了一批狂热的科幻迷的追捧,但这种追捧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追星,而是讨论小说中有哪些不足,挖掘出设定中的缺陷。他们甚至跑到拉里・尼文家 “示威”,说环形世界还不稳固,需要加固。结果,拉里・尼文先后写了三部续集和一部前传,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环形世界。类似的事例在科幻史上还有很多。这就是科幻迷的第一个作用。科幻迷的第二个作用就是组织召开科幻大会。一年在全球范围有多少科幻大会召开呢?据弗雷德里克・波尔估计,一年光在美国就有五百场。在如此众多的科幻大会当中,世界科幻大会和欧洲科幻大会是其中的翘楚。世界科幻大会是由世界科幻协会主办的年度科幻大会。它从 1939 年开始每年一届,只有二战期间停过四年。每一届由不同的城市举办 —— 当然,主要是在美国。持续数天的科幻大会上有嘉宾演讲、专题研讨、游戏、艺术表演、化装秀、艺术表演、电影观赏等活动,而最重要的活动是颁发 “雨果奖”。欧洲科幻大会是由欧洲科幻会组织的,从 1972 年开始,至少每两年举行一次,大部分时候是每年一届,截至 2010 年已经举办了三十二届。欧洲科幻大会有个特点,就是喜欢与各个国家的科幻大会联办。欧洲科幻大会的活动同样丰富多彩,会上要颁发 “欧洲科幻奖”。此外,科幻迷自办免费发放的刊物,发表科幻作品,宣传科幻理论,在各国科幻史上都有一席之地。如日本的《宇宙尘》,中国的《星云》,美国的《轨迹》。这些活动团结和娱乐了科幻迷,在鼓励作家与发掘新人方面也有莫大的作用。在一次科幻大会上,坎贝尔被问到这样的问题:科幻迷对他杂志的影响是什么。坎贝尔回答,如果世界上每一个科幻迷都不再买《惊人科幻小说》了,他也根本不会意识到。他这样解释:当时可辨识的科幻迷人数在三千左右,而《惊人科幻小说》的销量是每月十万份,每期上下浮动三千左右,也不会太影响它的销量。数据上毫无问题。但一个科幻作家在人群中发问:“但是你从哪儿得到你下一代的作者呢,约翰?” 那时,他手里拿着当期的《惊人科幻小说》,上面的每一个作者都曾经是科幻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科幻小说爱好的礼物

        我对科幻小说不是很了解,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科幻小说是高大上的,是需要很多科学知识的人群才能接触的,事实上科幻小说更多的是对未知世界的幻想,是对人类文明的探索。书的内容通俗易懂,脉络十分清晰,由浅入深的讲诉科幻小说是怎么来的,如何改变世界的。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原来中国很早就有科幻元素的作品,只可惜发展断层了,可以看得出来作者真的热爱科幻小说。

          1
          1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