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社会生态人》探讨人全面发展价值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简介

《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基于价值哲学视角》一书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系统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理论基石,揭示人的全面发展是过程性与阶断性的统一,把社会生态人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关系组成的系统中来来加以考察,把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辐射到各关系及各子系统之中。构建了社会生态人的能力、素质结构,研究了社会生态人的品质生成和价值表现。填补了国内目前以新的人性假设嵌入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空间。该书语言流畅、视野宽阔、资料翔实、内容安排合理、逻辑严密,有理论深度和学术含量,表现了作者相当的学术水准和人文关怀。该成果将有助于深化与拓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助于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塑造现实美丽的人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支持。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社会生态人蕴含人的本质发展的时代内涵
  • 第一节 人的本质蕴含生态之维
  • 一 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二 人的生存与发展蕴含着生态之维
  • 三 生态品质是人的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 生态品质的塑造是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实践过程
  • 第二节 社会生态人是现实条件下人的本质的完整解读
  • 一 社会生态人是关于人是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中人的全面表述
  • 二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生态人”新人性范式对人的本质完整解读
  • 第三节 社会生态人研究的当代视域
  • 一 从价值哲学视角考量人性范式的研究探索
  • 二 从人的发展视角探索人的本质的价值维度
  • 三 社会生态人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逻辑
  • 第二章 人性假设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
  • 第一节 人性假设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 一 中西方历史思想文化对人性的阐释
  • 二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时代发展
  • 三 我国学界人性假设理论的研究发展
  • 第二节 人性假设理论的时代价值
  • 一 人性假设理论为人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
  • 二 人性假设理论为人性涵化提供实践指导
  • 三 人性假设为人性发展提供实现步骤
  • 第三节 传统人性假设对人性本质阐释的价值考量
  • 一 人性假设与人性表征辨析
  • 二 利己与利他人性本质的价值考量
  • 第三章 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学理支撑和现实依据
  • 第一节 与自然对立的人性反思: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理性审视
  • 一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人性观
  • 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性观
  • 三 社会人性观
  • 四 现代人本主义人性观
  • 第二节 自然价值中的人性生成: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价值源泉
  • 一 自然的价值
  • 二 人性的自然生成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哲学基础
  • 一 人性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 二 人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性生成的基础
  •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性期待:“社会生态人”人性生成的现实依据
  • 一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需要新型的人性载体
  • 二 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重塑的人性范式
  • 三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需要和谐的人性状态
  • 四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社会生态人”新型人格为依托
  • 五 彰显生态文明制度的伦理价值需要“社会生态人”正义制度作保障
  • 第四章 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的科学内涵
  • 第一节 社会生态人的概念界定
  • 一 社会生态人的素质
  • 二 社会生态人的三大品质
  • 三 社会生态人的特征表现
  • 第二节 社会生态人的人性要素
  • 一 价值论的人性论与结构论的人性论对人性要素的解读
  • 二 社会生态人人性要素的层次结构
  • 三 社会生态人人性要素的互动关系
  • 第三节 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观四维度
  • 一和谐生态伦理观: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型生态伦理观
  • 二和谐社会观:人与社会及自身关系和谐的伦理价值观
  • 三 生态文明观: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追求
  • 四 生命价值观:社会生态人的生命价值之维
  • 第五章 社会生态人的人性发展价值
  • 第一节 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的理论价值
  • 一 社会生态人是对传统人性假设的扬弃
  • 二 社会生态人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实发展
  • 第二节 社会生态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价值
  • 一 社会生态人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相统一
  • 二 社会生态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的发展的重要目标
  • 三 “个体功利人”现状的超越及“社会生态人”目标的实现
  • 第三节 社会生态人对人性发展的实践价值
  • 一 社会生态人是对人性实践性与发展性的有效验证
  • 二 社会生态人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人性模式
  • 第六章 社会生态人的社会生存价值
  • 第一节 社会生态人的价值生成
  • 一 社会生态人的主客体价值生成
  • 二 社会生态人的品质决定其内在价值的生成
  • 三 社会生态人现实价值的形成
  • 第二节 社会生态人的价值依据
  • 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社会生态人的价值基础
  • 二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人的价值追求
  • 第三节 社会生态人的价值选择
  • 一 社会生态人是扭转人性危机的时代力量
  • 二 社会生态人是走出道德困境的思想动力
  • 三 社会生态人能够担当人—境和谐的社会责任
  • 第七章 社会生态人的思想道德价值
  • 第一节 社会生态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一 社会生态人的人性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与互动
  • 二 社会生态人的和谐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
  • 三 社会生态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升华
  • 第二节 社会生态人的伦理价值
  • 一 生态伦理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伦理指向
  • 二和谐伦理价值: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
  • 三 责任伦理价值: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要求
  • 四 制度伦理价值:社会正义实现的保障
  • 第八章 “社会生态人”人格的塑造
  • 第一节 “社会生态人”人格
  • 一 人格及其塑造
  • 二 “社会生态人”人格的内涵与特征
  • 第二节 “社会生态人”人格的塑造理路
  • 一 培育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 二 营造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的生态文化
  • 三 “社会生态人”人格的道德教化
  • 第三节 建立“社会生态人”正义制度
  • 一 正义观:社会生态人正义制度的前提
  • 二 生态正义:社会生态人的正义制度的基础
  • 三 制度正义:社会生态人的正义制度的核心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