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06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邻比冲突理论研究:实证考察与模式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反思与重构邻比冲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邻比冲突的历史、现状、成因、影响、本质及政府强制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等做出实证考察,进而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市场主导型、设施管理型、社区治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绩效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借鉴其邻比冲突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多元协作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理论构想。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邻比冲突:研究现状与基本理论界定
- 第一节 国内外邻比冲突及其治理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评价
- 第二节 邻比冲突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 一 “邻比”与“邻避”的内涵辨析
- 二 邻避设施
- 三 邻避情结
- 四 邻比冲突
- 五 其他相关概念界说
- 第三节 邻比冲突的特征与类型
- 一 邻比冲突的特征
- 二 邻比冲突的类型界分
- 第四节 邻比冲突的本质透视
- 一 非理性的道德审判:“情绪化反应”观再审视
- 二 环境正义运动:政治与环境伦理视阈的理论考察
- 三 公共利益悖论:利益分析视角的邻比冲突本质重构
- 第二章 中国式邻比冲突: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式邻比冲突发展的历史叙事
- 一 综合因素影响下的非理性迎臂现象阶段
- 二 噪声刺激下的邻比冲突萌芽阶段
- 三 环保意识兴起后的邻比冲突形成阶段
- 四 综合因素作用下的邻比冲突全面爆发阶段
- 第二节 中国式邻比冲突的现实表征
- 一 邻比冲突日益频繁
- 二 邻比冲突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复杂多元
- 三 邻比抗争设施对象范围广泛
- 四 邻比抗争诉求多样
- 五 邻比冲突形式日益激烈
- 六 邻比冲突与迎臂现象并存
- 第三节 中国式邻比冲突的社会影响分析
- 一 政治层面的影响
- 二 经济层面的影响
- 三 社会层面的影响
- 第四节 中国式邻比冲突生成的历史制度背景
- 一 公民权利意识成长:邻比抗争行动的主体基础
- 二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邻比冲突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三 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邻比抗争的知识动力
- 四 现代民主政治发展:邻比冲突形成的政治空间
- 第三章 政府强制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及其生成逻辑
- 第一节 灌阳垃圾填埋场设址:“有序推进”背后的激烈冲突
- 一 灌阳垃圾填埋场事件概述
- 二 灌阳垃圾填埋场设址冲突治理模式
- 三 垃圾填埋场设址冲突过程中的邻比抗争行为分析
- 四 灌阳垃圾填埋场设址冲突评析
- 第二节 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址:网络时代的邻比抗争行动
- 一 网络背景下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址争议
- 二 番禺事件中的邻比抗争行为特色
- 三 垃圾焚烧厂设址冲突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四 番禺垃圾焚烧厂设址冲突评析
- 第三节 厦门PX项目设址冲突:多元博弈及其影响
- 一 厦门PX项目设址冲突过程
- 二 厦门PX项目设址冲突中的政府行为模式
- 三 厦门PX项目设址冲突中的邻比抗争
- 四 厦门PX项目设址冲突对邻比冲突治理的启示
- 第四节 南京PX项目:隐秘运作下的成功设址与持续的反对声音
- 一 隐秘运作下的“成功”设址
- 二 南京PX项目背后的潜在暗流
- 三 南京PX项目“成功”设址评析
- 第五节 连云港核废料处理厂设址:核工业绕不开的尴尬
- 一 连云港核废料处理厂设址冲突概况
- 二 连云港核废料处理厂设址冲突中的政府治理方式
- 三 连云港核废料处理厂设址冲突中的公民邻比抗争策略
- 四 连云港核废料处理厂设址冲突的启示
- 第六节 政府强制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及其行为逻辑
- 一 邻比冲突治理模式及其生成逻辑的分析框架
- 二 政府强制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一般特征及其治理绩效
- 三 地方政府邻比冲突治理的政府强制图景再考察
- 四 政府强制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行为逻辑
- 五 政府强制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现实启示
- 第四章 若干国家或地区邻比冲突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市场主导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 一 市场主导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一般特征
- 二 市场主导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治理机制
- 三 市场主导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治理绩效困境
- 第二节 设施管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及其治理绩效
- 一 设施管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一般特征
- 二 设施管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 三 设施管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三节 社区治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治理探索
- 一 社区和社区治理
- 二 社区治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现实实践
- 三 社区治理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困境
- 第四节 比较分析与借鉴
- 一 典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差异性比较
- 二 现有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趋同性分析
- 三 启示与借鉴
- 第五章 邻比冲突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创新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必要性
- 一 经济政治转型:我国邻比冲突治理的现实背景
- 二 创新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必要性:现实层面的考察
- 三 创新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必要性:理论视域的阐释
- 第二节 创新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可行性
- 一 创新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理论资源
- 二 创新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动力基础
- 三 创新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现实基础
- 第三节 邻比冲突治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 一 邻避设施设址中的公共利益悖论处置原则
- 二 从严界定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
- 三 重视邻比冲突治理过程中的公共参与及其价值
- 四 邻比冲突治理过程中的补偿机制及其有效性
- 第六章 多元协作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多元协作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
- 一 多元协作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治理目标
- 二 多元协作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 三 多元协作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 四 多元协作型邻比冲突治理模式的一般特征
- 第二节 平等多元: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主体构成
- 一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中的政府角色及其功能
- 二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中的企业角色及其功能
- 三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中的邻比抗争主体
- 四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中的专家角色及其功能
- 五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中的其他主体
- 第三节 激励保障: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机制阐释
- 一 多元协作决策机制
- 二 多元协作政策执行机制
- 三 多元协作激励保障机制
- 第四节 类型化治理方式: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 一 不同类型邻比冲突治理路径的一般原则
- 二 多元协作类型化治理的路径阐释
- 第五节 治理场域:形构多元协作治理平台
- 第七章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运行条件、可能困境及破解之道
- 第一节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运行条件
- 一 主体条件: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形成
- 二 制度条件:协作型治理机制的全面形成
- 三 环境条件:政府、市场、社会之有效制衡机制的形成
- 第二节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可能困境:制度与现实层面的考量
- 一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制度困境
- 二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 三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再审视
- 第三节 多元协作型治理模式困境的破解之道
- 一 建构多元协作治理的心理基础:信任关系
- 二 优化多元协作治理的内部运作机制:基于平等权保护的协作治理
- 三 优化多元协作治理的内部运作环境:基于协商机制的社会资本建设
- 四 优化多元协作治理的外部运行环境:基于利益平衡的制度建设
- 余论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共利益悖论再审视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