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7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刑事案例集,适合法律从业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刑事案例一。内容包含关于犯罪、刑罚的具体运用、刑事证据与时效及其他问题的案例。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限度地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是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
- 1 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标准的认定
- 2 放火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定及犯罪情节轻微的认定
- 3 危害公共安全危险程度认定
- 4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
- 5 烟花是属于易燃易爆物还是属于爆炸物
- 6 被查获待售枪支的定性
- 7 不以出卖为目的的单纯购买枪支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持有枪支罪
- 8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标准
- 9 以筹钱为目的离开医院是否构成“逃离现场”
- 10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性质的准确认定
- 11 交通肇事后驾车驶离现场再返回现场是否必然成立交通肇事逃逸
- 12 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拖移至路边后逃逸致其死亡行为的定性
- 13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 14 交通肇事案中对公共交通及事故责任的界定
- 15 非碰撞情形下造成其他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
- 16 交通事故中二次碰撞情形下因果关系的认定
- 17 如何审查和采信公安机关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
- 18 危险驾驶犯罪主体界定及相关共犯问题辨析
- 19 “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型自首的等待行为应体现主动性
- 20 抽取血样前饮酒如何认定血液中酒精含量
- 21 超载型危险驾驶犯罪案件如何定罪量刑
- 22 客运车辆超载行为的认定
- 23 重大责任事故罪中发包业主的刑事责任认定
-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 24 生产、销售假冒食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25 销售治病“假药”如何定罪量刑
- 26 不合格的盐是否可以认定为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
- (二)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 27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区别
- 28 对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医生行贿如何定罪处罚
- 29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多种形式认定
- (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 30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分
- 31 未公开信息的认定
- 32 如何计算内幕交易案中的违法所得
- (四)金融诈骗罪
- 33 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业务的认定
- 34 以诈骗手段取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何种犯罪
- 35 拾得他人借记卡在ATM机上取款何以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 36 透支信用卡在有还款承诺书的前提下是否改变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时间界点
- 37 将他人遗忘在ATM机内的银行卡内款项取走,如何定性
- 38 无“非法占有”目的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39 控制他人支付宝并绑定银行卡转账的定罪及既未遂认定
- 40 窃取信用卡信息后实施信用诈骗行为的性质认定
- 41 交通肇事后“顶包”理赔的定性
- 42 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使用,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
- 43 合理的利息收入不应从金融凭证诈骗犯罪数额中扣除
- 4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
- (五)危害税收征管罪
- 45 进行了实际经营活动但为逃避缴纳税款让他人代开发票构成虚开发票罪
- (六)侵犯知识产权罪
- 46 妻子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丈夫销售烟草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 47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定罪量刑
- (七)扰乱市场秩序罪
- 48 合同诈骗之“两头骗”的定性及犯罪数额认定
- 49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 50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定
- 51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
- 52 如何界定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侵占罪
- 53 合同诈骗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 54 利用司法机关执行程序将借款偿还外债的行为认定
- 55 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
- 56 非法经营罪之未遂探讨
- 57 无证销售假冒伪劣卷烟行为的定性及假冒伪劣卷烟的价值计算
- 58 在涉伪劣卷烟类非法经营案件中,伪劣卷烟购进后从没有售出即被查获,非法经营额如何确定
- 59 以暴力强迫他人接受服务型强迫交易与随意殴打他人型寻衅滋事辨析
- 中国法院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度案例系列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