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向全世界报道红色中国的真实情况。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他当时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历时四个月,他采访了众多在苏区工作、生活、战斗的人,收集到大量关于长征、关于红军的可信资料。采访对象有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将领,有普通红军战士、医护人员、少先队员,也有当地热情拥护红军的老百姓。

斯诺用客观而不乏激情的语言,记录了这一段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奇迹,第一次向全国、全世界解释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介绍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以及根据地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产生活等情况,也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和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力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中学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编委会
  • 文前插图
  • 同学们,你们好!
  • 导读
  • 中文重译本序
  •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
  •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 去西安的慢车
  • 汉代青铜
  • 通过红色大门
  •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 遭白匪追逐
  • 造反者
  • 贺龙二三事
  • 红军旅伴
  • 第三篇 在保安
  • 苏维埃掌权人物
  •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 论抗日战争
  • 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
  • 红军剧社
  •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 童年
  • 在长沙的日子
  • 革命的前奏
  • 国民革命时期
  • 苏维埃运动
  • 红军的成长
  • 第五篇 长征
  • 第五次围剿
  • 举国大迁移
  • 大渡河英雄
  • 过大草地
  •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 死亡和捐税
  • 苏维埃社会
  • 货币解剖
  • 人生五十始!
  •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 同红色农民谈话
  • 苏区工业
  • “他们唱得太多了”
  •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 “真正的”红军
  • 彭德怀印象
  • 为什么当红军?
  • 游击战术
  • 红军战士的生活
  • 政治课
  • 红色窑工徐海东
  • 中国的阶级战争
  • 第九篇 战争与和平
  • 再谈马
  • “红小鬼”
  •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 关于朱德
  • 第十篇 回到保安
  • 路上的邂逅
  • 保安的生活
  • 俄国的影响
  •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 那个外国智囊
  • 别了,红色中国
  • 第十一篇 又是白色世界
  • 兵变前奏
  • 总司令被逮
  • 蒋、张和共产党
  • “针锋相对”
  • 友谊地久天长?
  • 红色的天际
  • 附一 《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 附二 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 附三 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 重读关键词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穿越历史迷雾,见证信仰之光

    在信息爆炸、观点纷杂的今天,回望历史的长河,总有一些书籍如同灯塔,穿透时间的迷雾,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 1936 年的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后写成,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历史的见证者:斯诺的勇气与真诚埃德加・斯诺,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记者,带着对真相的渴望和对未知的好奇,踏上了前往中国西北的旅程。在那个战火纷飞、信息封锁的年代,他的这一决定无疑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但正是这份勇气,让他成为了第一个深入红色根据地、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对面交流的外国记者。斯诺没有带着预设的偏见,而是以一颗开放和真诚的心,去倾听、去观察、去记录。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因真实而动人,因客观而有力,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温度。信仰的力量:红军的坚韧与牺牲《红星照耀中国》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对红军战士们信仰的描绘。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或许出身贫寒,或许曾是普通的农民、工人,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拥有了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 —— 那就是推翻压迫,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种信仰,让他们在面对极端困难和生死考验时,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吃尽苦头,却从未放弃;战斗中,他们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斯诺通过他的笔,让我们看到了信仰如何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人性的光辉:领袖与民众的互动除了对红军整体形象的刻画,斯诺还细腻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性中最温暖、最真实的一面。书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不仅是革命的领导者,更是人民的公仆,与士兵同吃同住,关心群众疾苦,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这种鱼水情深的关系,是红军能够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斯诺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依然可以保持的善良、互助和牺牲精神,这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财富。跨越时代的启示:信仰与现实的对话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思和启示。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战争和饥饿的直接威胁,但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混乱却成为新的挑战。斯诺笔下的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信仰的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它给予我们方向,让我们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能够坚守内心的原则和底线;它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创造出非凡的价值。同时,书中展现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也提醒着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结语:红星永耀,信仰长存《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人性、关于希望的赞歌。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滚动,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闪耀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汲取力量,坚定自己的信仰,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红星永耀,信仰长存,愿我们都能成为那颗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 “红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