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编、校、释、评于一体、赏读、收藏于一书,一代国学大师诗词研究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收齐《人间词话》的各种版本:手稿本,定稿本,未刊本,删改本、选本和通行本,及通行本中的附录本。并将以上诸本作了汇校,以方便读者阅读和思考。

注解部分有人名的介绍和词话中引及的诗词原文及其难点的解释,向你提供比较全面的知识。

汇评部分涵盖20世纪的诸家评论,将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评论收集在一起,便于读者参考和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三版序言
  • 再版附言
  • 前言
  • 《人间词话》的版本情况和本书的编校说明
  • 人间词话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一三
  • 一四
  • 一五
  • 一六
  • 一七
  • 一八
  • 一九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二三
  • 二四
  • 二五
  • 二六
  • 二七
  • 二八
  • 二九
  • 三〇
  • 三一
  • 三二
  • 三三
  • 三四
  • 三五
  • 三六
  • 三七
  • 三八
  • 三九
  • 四〇
  • 四一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五
  • 四六
  • 四七
  • 四八
  • 四九
  • 五〇
  • 五一
  • 五二
  • 五三
  • 五四
  • 五五
  • 五六
  • 五七
  • 五八
  • 五九
  • 六〇
  • 六一
  • 六二
  • 六三
  • 六四
  • 人间词话未刊稿
  • 一〇
  • ——
  • 一二
  • 一三
  • 一四
  • 一五
  • 一六
  • 一七
  • 一八
  • 一九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二三
  • 二四
  • 二五
  • 二六
  • 二七
  • 二八
  • 二九
  • 三〇
  • 三一
  • 三二
  • 三三
  • 三四
  • 三五
  • 三六
  • 三七
  • 三八
  • 三九
  • 四〇
  • 四一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五
  • 四六
  • 四七
  • 四八
  • 四九
  • 五〇
  • 人间词话删稿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人间词话附录
  • 一〇
  • 一一
  • 一二
  • 一三
  • 一四
  • 一五
  • 一六
  • 一七
  • 一八
  • 一九
  • 二〇
  • 二一
  • 二二
  • 二三
  • 二四
  • 二五
  • 二六
  • 二九
  • 三〇
  • 三一
  • 三二
  • 三三
  • 三四
  • 三五
  • 三六
  • 三七
  • 三八
  • 三九
  • 四〇
  • 四一
  • 四二
  • 四三
  • 四四
  • 四五
  • 人间词话选
  • 附录
  • 《人间词话》手稿和本编、通行本条目次序对照表
  • 俞平伯《重印人间词话序》
  • 戚法仁《人间词话》补笺序
  • 王国维诗学理论重要观点摘录
  • 通论之部
  • (一)诗的本体论
  • 学有三大类:科学,史学,文学
  • 美术使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得自由之乐
  • 美之性质:可爱玩而不可利用
  • “象在而遗其形,心生而无所住”
  • 审美观照及其境界中的“二原质”
  • 审美境界乃物质境界与道德境界之津梁
  • 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
  • 诗歌者,描写自然及人生者也
  • “诗歌者,感情的产物也”
  • 古代南方文学之想象力“伟大丰富”
  • 领悟“真理”与创造“意境”
  • 何谓“意境”
  • 诗歌与哲学之异同
  • “哲学与美术之所志者,真理也”
  • 哲学综合真、善、美三者而论其原理
  • “感情之最高之满足,必求之文学美术”
  • 诗歌写善恶二性的“内界之争”
  • “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
  • “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 “优美”与“宏壮”的区别
  • “眩惑”与“优美”“壮美”相反
  • 时、空、因果,“知物之式”
  • “天眼所观,万物一身”
  • “一切物之自身,皆意志也”
  • “美之知识,‘实念’(理念)之知识也”
  • 美术之目的:描写“人生之苦痛”,求得“暂时之平和”
  • 大诗人“以人类之感情,为其一己之感情”
  • 文学者,“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
  • “天下之事物,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
  • “静中观我原无碍”
  • “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 “美术者。天才之制作也”
  • 大文学有赖于天才、学问、德性
  • 学须才,才须学
  • 古雅作家“能雅而不能美且壮”
  • 第二形式能使“本不美者”获得艺术价值
  • 古代北方诗人的特点与“欧穆亚之人生观”
  • 诗人的人格与其作品的关系
  • “画之高下,视其我之高下”
  • “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畜者”
  • 名家书画中各有“我”在
  • “浑浑焉,浩浩焉,日摩挲耽玩于其中”
  • “东家与西舍,假得紫罗襦。主者虽不索,跬步终趑趄”。
  • 叙事文学取材富,“非天才而又有暇日者不能”
  • “不有言愁诗句在,闲愁那得暂时消”
  • 剧中脚色依气质而分类
  • 我国剧中脚色之分,隐与额伦“气质”说相合
  • 文学天才与遗传
  • “曲”“白”相生
  • “新学语”必然随新思想的输入而输入
  • 日本所造译西语之汉文,宜适当采用
  • “抽象与分类二者,皆我国人之所不长”
  • 优人俳语足以裨阙失,供谐笑,并用以考戏剧源流
  • 哲学与文学,旨在寻求与表现真理,故不能以利禄劝
  • 对“诗外尚有事在”等传统观点之重新估价
  • 我国传统之纯文学,“亦往往以惩劝为旨”
  • “以文学得生活”与“为文学而生活”
  • 所尤惬心者,则在叔本华之知识论,对其矛盾之处已提出绝大之疑问
  • 叔本华关于“美术之源”的论述
  • “美术者,离充足理由之原则,而观物之道也”
  • “天才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大诗人“能见人之所不能见,而言人之所不能言”
  • 哲学家与诗人之价值,“不存于实际而存于理论,不存于主观而存于客观”
  • “美术之知识,全为直观之知识”
  • 美学“定美之标准,与文学上之原理”
  • 中西许多古典名著,“亦哲学,亦文学”
  • 对悲剧、喜剧的欣赏,均源于“势力之欲”
  • 悲剧“示人生之真相,又示解脱之不可已”
  • 《红楼梦》这一“宇宙之大著述”的悲剧遭遇
  • 美术的“理想亦视人生之缺陷逼仄,而趋于其反对之方面”
  • “宗教之慰藉,理想的;而美术之慰藉,现实的”
  • 诗人观物,“能就个人之事实,而发见人类全体之性质”
  • 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心灵的,文字的)胜
  • 优美、壮美的判断为“先天的判断”
  • 古雅——美育普及之津梁
  • “神、韵、气、味”属于“第二形式之美”
  • 古雅的判断为“后天的判断”
  • “嗟尔(自然美)不能言,安得同把臂”
  • “生平几见汝(自然美),对面若不识,今夕独何夕。着意媚孤客”
  • “精神上之趣味”,需千百年的培养和一二天才之出
  •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 美育与德育、智育之关系;完全之人物,必具真善美三德
  • 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
  • 孔子教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
  • “美丽之心(心灵,灵魂)”,唯可由美育得之
  • 美育应“时时与以直观之机会”
  • 美育之“第一目的”与“第二目的”
  • 唱歌科不应成为“修身科之奴隶”
  • 诗人品格与“观物”“创物”的关系
  • 论世,逆志:传统的治诗之法仍须继承
  • “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
  • “谁能妄把平成业,换却平生万首诗”
  • “我国之重文学不如泰西”
  • 应重视“文学自己之价值”,不应“视为政治教育之手段”
  • “肃霜”“涤场”:结合文字结构与实地直观,以解古诗一例
  • “十七字”与“数千言”,各极其妙
  • “文章诚无用,用亦未为贤”
  • 杜诗与“诗史”
  • “戏曲之体”何必“卑于史传”
  • 明清之曲论述评
  • 我国绘事自为一宗
  • 画的新旧分界:“无笔墨可寻”与“笔意生动”
  • 画的真伪鉴定:“以气象、墨法二者决之”
  • 画“无士夫气息”,多属伪作
  • 艺术品的收藏与劫难
  • 我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外来思想之关系
  • “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模仿之文学,是文繡的文学与餔餟的文学之记号”
  • 先秦至清,诗人表现个性之概观
  • 周代诗乐二家分途之后的历史演变
  • 古之“巫风”、周之“八蜡”,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 “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
  • “八蜡,三代之戏礼也”
  • “追原戏曲之作,实亦古诗之流”
  • 金、元戏曲之兴,源于宋代
  • 宋之小说、演史等大有助于戏剧之发达
  • 元初之废科目,实为杂剧发达之因
  • 元之杂剧大家,文字“独绝千古”,学问、胸襟远不相称
  • 北剧南戏之发达“限于元代”
  • 在“曲折详尽”方面,南戏较杂剧有大进步
  • 古剧“脚色”命意之进步变化:由地位而品性而气质
  • “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
  • “一代之绝作”的认识与激赏,往往有待后人
  • 明杂剧“比之元人,已有自然人工之别”
  • 王(右军)颜(鲁公)“变法”,及其以前的书法演进
  • 前人研精书法,往往“千载吻合”
  • 我国绘画的历史演进
  • 在诗画方面,宋人审美观与唐不同
  • 杨升山水画在画史上的地位
  • 赵千里雪景图,与“马,夏一派”的关系
  • 《史记·赵世家》与后世小说之关系
  • 《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
  • 元明以后章回小说盛行,皆对前人有所继承
  • 不“赞同”胡适提倡白话诗文
  • 分论之部
  • 殷代“雕刻之精良”
  •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 我国文学不外发表春秋以前南北两大学派之思想
  • 屈子文学将“北方人之感情、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
  • 《离骚》与“欧穆亚之人生观”
  • 李斯铜虎符书“为秦书之冠”
  • “书人墨髓石人参”
  • 杜工部诗与天宝之乱
  • “玉溪诗得少陵魂”
  • 《凤归云》与《秦妇吟》
  • 韦庄《秦妇吟》风行一时
  • 荆浩山水画“气势浑沦”
  • 董源、巨然画“气魄雄厚,局势开张”
  • 董源《山居图》“惊心动魄”
  • 宋人画竹的技法与气象
  • 巨然山水画之气魄
  • 巨然画的“宋人摹本”
  • 巨然《江山秋霁》卷非真迹
  • 巨然《唐人诗意》立幅“温润浑厚”
  • “一种高华严冷意”
  • 《杨妃出浴图》“笔墨极静穆”
  • 周邦彦《曝日》诗仅存四句
  • 宋人金石书画之学,结合赏鉴与研究,思古与求新
  • “宵深爱诵剑南诗”
  • 元杂剧的三个时期
  • 元代曲家应以“关、白、马、郑”为首
  • 《窦娥冤))、《赵氏孤儿》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 元剧之“三大杰作”《汉宫秋》、《梧桐雨》、《倩女离魂》
  • “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
  • 《老生儿》《救风尘》二剧布置结构甚佳
  •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当为宫大用作
  • “兔起早迎霜”
  • 《琵琶记·吃糠》一出,“实为一篇之警策”
  • 元代“北剧悲壮沉雄,南戏清柔曲折”
  • “元剧之精髓全在曲辞”
  • “宪王乐府独步明初”
  • 宪王杂剧“规摹元人,了无生气”
  • 《三国演义》写“华容道”,“非大文学家不办”
  • 唐六如画卷“颇极秀逸”
  • 马湘兰兰石画幅
  • 吴梅村、陈云伯,鲁通匍等效长庆体
  • 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与民间传说
  • 《红楼梦》属“第三种悲剧”
  • 鲁通甫《题顾横波小像》诗颇滑稽
  • 鲁通甫《落叶》“极体物之工”
  • “完白山人”一派之书法
  • 沈乙庵《秋怀》,“意境深邃而寥廓”
  • 沈乙庵诗句:“亡虏幸偷生,有言皆粪土”
  • 沈乙庵绝笔楹联“奕奕有生气”
  • 《颐和园词》“追步梅村”
  • 《颐和园词》“于觉罗氏一姓末路之事略具”
  • 《蜀道难》为端方而作
  • 《隆裕皇太后挽歌辞》“非为一时而作”
  • 编校注评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出版方

凤凰壹力

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京鹏飞一力图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集图书出版、中盘分销和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3月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