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的前十五次演讲实录。

内容简介

郑杭生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学重建中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重建的奠基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为纪念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设“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邀请社会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顶尖的领军学者如李强、景天魁、周晓虹等莅临演讲,以期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繁荣学术文化,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

本文集收录了“大讲堂”的前十五次演讲(魏昂德教授的英文演讲没有相关的英文文本作为对照,这里未能收录),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我国“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
  • 一、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 二、就近、就地城镇化与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 三、我国城市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区域均衡发展
  • 四、就近、就地城镇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 五、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与政策引导
  • 华夏品位的社会学
  • 一、历史基础
  • 二、关于“群学”
  • 三、史海拾贝
  • 四、概念体系
  • 五、结语
  • 关系:社会交换的情感基础
  • 关系社会学与本土知识的国际概念化
  • 一、西安交大的社会学团队状况
  • 二、从“解释社会学”到国外“中国研究”
  • 三、从“三个主义”到“关系社会学”
  • 四、关系社会学的两个核心含义
  • 五、关系社会学的三个基础模型
  • 六、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关系理论研究
  • 七、作为变量的关系:我的最新观点
  • 八、关系重要性的变化趋势及其理论解释
  • 九、社会学本土知识的国际概念化
  • 家庭背景、教育成就与社会流动:中国文化的作用
  •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 二、结构性因素与教育:文化作为调节变量
  • 三、两项实证研究
  • 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历史改变
  • 马克思与我们
  •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 二、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
  • 三、马克思与我们的历史观
  • 四、马克思与我们的时代观
  • 五、马克思与我们的理想观
  •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看新结构经济学
  • 一、经济社会学与新结构经济学的异同
  • 二、产业政策的社会建构与社会嵌入:基于五种文献的讨论
  • 三、结语
  • 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动趋势和热点问题
  •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化趋势
  •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分层研究中的热点和争议问题
  • 群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另类叙事
  • 大学与中国现代文明的建构
  • 一、现代大学的历史发展
  • 二、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的作用
  • 三、现代大学的“科学知识范典”
  • 四、大学与真、善、美三个知识范畴
  • 五、结语
  • 如何认识和研究中国社会——50年中国研究经验分享
  • 体制转型与城市双重二元劳动力市场
  • 流动的劳工:中国卡车司机的调查与研究
  • 一、为什么研究卡车司机
  • 二、公路货运业与卡车司机群体
  • 三、研究缘起和研究方法
  • 四、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
  • 五、公路货运业的性别与劳动:关于“卡嫂”的研究
  • 六、卡车司机的组织化
  • 七、对策建议和理论思考
  • 郑杭生教授生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