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22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儒学复兴的演变、士人心态的衰变及诗歌风格的流转为主要线索,对此期的贬谪与文学间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内容简介
本文依靠北宋中后期的历史背景,以儒学复兴的演变、南北地域文化的冲突、士人心态的衰变及诗歌风格的流转为主要线索,对此期的贬谪与文学间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党争与贬谪关系。首先揭示党争的学术动因,指出王氏新学与以洛学为中心的北方学术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双方的学术歧异决定了新旧党争的不可调和,最终造成愈演愈烈的局面。其次将北宋中后期分为熙丰、元祐、绍圣至徽宗朝三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党争与贬谪情况分别加以论述,勾勒出相应的历史轮廓,以为后面的展开张本。其三则主要从制度层面对被贬士大夫的生存状态加以描述,揭示党争愈烈而贬谪日重的状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北宋中后期党争与贬谪述论
- 第一节 学术歧异与北宋中后期的党争
-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的党争与贬谪
- 第三节 党争背景下的贬谪特征
- 第四节 党争及贬谪与士大夫的心态衰变
- 第二章 熙丰间的贬谪与文学
- 第一节 从“道尊于势”到“人君之道”
- 第二节 洛阳与开封——道与势的对抗
- 第三节 赋闲重臣的心态与文学
- 第四节 贬放地方的文人创作
- 第三章 乌台诗案与二苏之贬
- 第一节 文化专制与《春秋》笔法的合谋
- 第二节 苏轼人格的自由内核
- 第三节 苏轼黄州期间的文化心态与创作演变
- 第四节 苏辙被贬筠州的文化心态与文学创作
- 第四章 元祐贬谪与文学
- 第一节 元祐更化的历史文化内蕴
- 第二节 车盖亭诗案的历史还原
- 第三节 元祐更化与新党的文化之痛
- 第四节 洛蜀党争的地域背景与党人心态
- 第五章 绍圣至崇宁的贬谪与士人心态的嬗变
- 第一节 从绍圣到崇宁的党争与贬谪
- 第二节 被贬士人的文化反思
- 第三节 三教合流与被贬士大夫的居士特征
- 第六章 苏、黄晚期的文化心态与文学趣味
- 第一节 苏轼岭海之谪及其文化人格的递嬗
- 第二节 贬谪与黄庭坚文化心态的嬗变与升华
- 第三节 贬谪与苏、黄晚年对平淡诗风的追求
- 第七章 贬谪与绍圣后诗坛的创作演变(上)
- 第一节 贬谪与绍圣后诗坛的衰落
- 第二节 贬谪与苏门的文化心态
- 第三节 贬谪与苏、黄晚年的创作特征
- 第八章 贬谪与绍圣后诗坛的创作演变(下)
- 第一节 贬谪与秦观诗歌的创作演变
- 第二节 贬谪与晁补之的创作特征
- 第三节 贬谪与张耒的创作特征
- 第四节 贬谪与陈师道的创作特征
- 第五节 贬谪与苏门外围成员的创作特征
- 第六节 被贬重臣的儒者情怀与晚年心态
- 第九章 苏门贬后的交游与北宋末诗坛的衰变
- 第一节 苏门成员绍圣后交游述论
- 第二节 苏轼绍圣后之交游及对诗坛的影响
- 第三节 黄庭坚贬后之交游及对诗坛的影响
- 第四节 秦、晁、张、陈贬谪间的交游及影响
- 第五节 贬谪的促动与江西诗派的流行
- 第十章 贬谪与文体的变异
- 第一节 贬谪与诗的变异
- 第二节 贬谪与词的变异
- 第三节 贬谪与赋的变异
- 第四节 贬谪与文的变异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