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学员为主的一批青年学者阶段性研究成果,涵盖近代中国新闻史的各个面向。

内容简介

本书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日本帝国与在华宣传机构”“新闻传播理念与实践”和“新闻传播媒介史专题”。相对传统的新闻史研究,一些论文在历史观和方法论方面、在资料和理论的分析运用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编 日本帝国与在华宣传机构
  • 《汉报》(1896—1900)馆主宗方小太郎的间谍生涯及其“中国经营论”
  • 近代东亚电信、广播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帝国日本的角色
  • 台湾第一份中文日报考
  •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办《盛京时报》爱国御侮言论的现象初探
  • 上海沦陷时期“国际新闻”栏目的考察——以《女声》杂志为例
  • 战时日本主流媒体与“李香兰”的形象塑造及其含义——以《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为例
  • 对《实报》创办人管翼贤附逆经过的探察与思考——管窥半殖民主义语境下民营商业报刊的时代特征
  • “以报证史”与“以报求理”——新闻史研究视野下的“末次资料”
  • 第二编 新闻传播理念与实践
  • 松本君平《新闻学》新探
  • 如何正确对待新闻史经典著作——中国大陆发行的《中国报学史》版本演变
  • “广告学”的知识建构及其生成
  • 新闻口述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中国第一位女报人康同薇(1878—1974)
  • 《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理循辞职从政的原因
  • 转型社会中拓展言论空间的基本路径——基于对胡适经验的解读
  • 民国新闻界“全才”邵飘萍“党籍问题”商榷之商榷
  • 民立学徒:报人张季鸾在辛亥前后
  • 曹聚仁“适然史观”及其论争
  • 世界变了,何以立报——“成舍我方案”的时空特色及其晚年遭遇的挑战
  • 第三编 新闻传播媒介史专题
  • 康、梁主持之政论报刊与清末立宪思潮
  • 再论英敛之时期《大公报》的历史定位
  • 《大公报》关于日俄战争的信源选择与报道倾向——以1904年1月1日—1905年12月31日新闻版为研究对象
  • 抗战时期第二次宪政运动中的《大公报》——兼论近代大众传媒的政治参与
  • 论《密勒氏评论报》的“公共服务”功能
  • 中央通讯社与中国现代新闻业的嬗变
  • 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源流考鉴——以北伐前后(1926—1930)的穗沙沪汉为重点的考察
  • 黑龙江地区抗联报刊研究
  • 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口《大刚报》公私合营模式研究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