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关于艺术教育与文学理论的论著。

内容简介

《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美国会通式艺术教育,它基于多学科综合贯通的方法,结合艺术制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这四门学科的相关特点与优势,旨在激活教学双方的互动机能,优化课堂艺术教育的效度,促进艺术教育理论的创新,提升国民素质及其艺术修养,对改善国内艺术教育的理路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二、第三部分所集诗教开端与文艺美学,涉及轴心时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的认知途径、审美教育的社会效能、中华美学精神的绵延机制、文学研究的实用方法、艺术哲学的鉴赏心理、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理性诗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反文化运动的意识倾向等,其中诸多观点给人以有益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篇 艺术教育
  • 一 人文学科诠释中的艺术教育(代绪论)
  • 1 艺术美(excellence in art)
  • 2 审美灵视(aesthetic vision)
  • 3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 4 文化的多样选择(cultural alternatives)
  • 5 结语
  • 二 会通式艺术教育概观
  • 1 称谓与起源
  • 2 逻辑依据
  • 3 互补性学科群
  • 4 学科建构及其基本特征
  • 三 百年流变与会通模式
  • 1 滥觞时期的功利主义观念
  • 2 发展时期的多重目的
  • 3 成熟阶段与综合模式的勃兴
  • 4 会通式艺术教育的形成与推广
  • 四 意义与策略
  • 1 《走向文明》的现实语境
  • 2 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
  • 3 学科群的会通方法
  • 4 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 五 美学与艺术教育
  • 1 美,艺术,艺术教育
  • 2 美学对艺术教育的深化作用
  • 3 艺术与审美对象
  • 4 艺术及其再现的世界
  • 5 艺术家与艺术表现
  • 6 艺术与观众
  • 7 课堂里的美学
  • 8 审美感知及其发展阶段
  • 六 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 1 悲凉与苦闷的《尖叫》
  • 2 “剩水残山”的启示
  • 3 《艾达的灵魂来到世界》
  • 4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中篇 诗教开端
  • 七 轴心时期与对话意识
  • 1 三大精神辐射中心
  • 2 隐含的独断论调
  • 3 激活历史的对话意识
  • 4 历史的遗教
  • 八 孔子与柏拉图
  • 1 孔子其人其事
  • 2 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
  • 3 孔子谈艺论美的立场
  • 4 柏拉图其人其事
  • 5 柏拉图思想的主要来源
  • 6 柏拉图的理论框架
  • 7 柏拉图的诗学理念
  • 8 孔子与柏拉图的目的性追求
  • 九 “六艺”与“七科”教育
  • 1 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
  • 2 孔门推行的“六经”教育
  • 3 柏拉图倡导的“七科”教育
  • 十 诗教的致知功能
  • 1 篇名中的鸟兽草木
  • 2 诗歌中的鸟兽草木
  • 3 《关雎》里的品类与情挚之鸟
  • 下篇 文艺美学
  • 十一 王国维的美育效能说
  • 1 时代的迫切需求
  • 2 艺术即避难所
  • 3 历史性的反思
  • 十二 活力因相说
  • 1 中华美学精神要旨
  • 2 活力因的三相组合
  • 3 师天地的画境文心
  • 4 绵延中的因革创化
  • 十三 赫德森的文学方法论
  • 1 文学的一般问题
  • 2 文学的本质与职责
  • 3 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十四 杜卡斯的艺术哲学观
  • 1 艺术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
  • 2 艺术即情感语言
  • 3 审美观照的基本特征
  • 4 审美心理的三种形态
  • 5 美学的自由主义
  • 十五 里德的绘画艺术论
  • 1 艺术与美的关系
  • 2 美感的基本特征
  • 3 艺术品的要素分析
  • 4 艺术的价值与表现
  • 十六 沃尔佩的理性诗学观
  • 1 诗歌的社会学本质
  • 2 语义辩证法的要旨
  • 3 诗歌的倾向性与可译性
  • 十七 沃尔海姆的开放话题
  • 1 悖论与二难抉择
  • 2 分野与同一性
  • 3 态度与历史性
  • 4 相对性与互补性
  • 十八 反文化的乌托邦与后遗症
  • 1 现代诗人的告诫与启示
  • 2 反文化与零点结构的梦想
  • 3 性革命的误区与护界之神
  • 附录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 1 基督教的人生思想
  • 2 内在观念论体系
  • 3 自然主义体系
  • 4 社会主义人生哲学
  • 5 审美个体主义体系
  • 6 走出人生困境的可能途径
  • 7 精神生活的内在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