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读文学和历史中的男男女女,梳理两性关系的发展脉络,帮你在会心一笑中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两个性别角色入手,先对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再到两者现实的社会表现,进一步考察两者关系的社会历史演变。本着实证精神,这种考察并没有止步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边缘,而是呈现了两性关系的完整图景,其内容有助于人们寻求自身性别角色的历史渊源。

书中有述、有证、有观点、有故事,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男人
  • 奶油小生
  • 江湖好汉
  • 忠臣孝子
  • 大老粗与小白脸
  • 寻找男子汉
  • 第二章 女人
  • 贤妻良母
  • 弱女子与女强人
  • 淫毒妇与贞烈女
  • 嗲妹妹与假小子
  • 二十世纪新女性
  • 第三章 性
  • 神圣祭坛
  • 从禁忌到贞节
  • 从图腾到祖宗
  • 等级与配额
  • 设男女之大防
  • 第四章 夫妻
  • 形式与内容
  • 所谓“明媒正娶”
  • 无爱之婚
  • 无性之恋
  • 恋丈夫与怕老婆
  • 第五章 姬妾
  • 妻与妾
  • 妾之地位
  • 妻不如妾
  • 妒妇与宠姬
  • 妾不如婢
  • 第六章 娼妓
  • 起源与类别
  • 青楼的功能
  • 婢不如妓
  • 风雅与才情
  • 铜臭与血腥
  • 第七章 情人
  • 妓不如窃
  • 怀春与钟情
  • 私奔与私通
  • 偷情种种
  • 捉奸心理
  • 第八章 闲话
  • 荤话与风话
  • 微妙关系两种
  • 孤男寡女
  • 离婚与再婚
  • 窃不如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70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0)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大家好!今天阅读易中天老师的第四本作品《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解读文学和历史中的男男女女,梳理两性关系的发展脉络,帮你在会心一笑中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本书从两个性别角色入手,先对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再到两者现实的社会表现,进一步考察两者关系的社会历史演变。本着实证精神,这种考察并没有止步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边缘,而是呈现了两性关系的完整图景,其内容有助于人们寻求自身性别角色的历史渊源。书中有述、有证、有观点、有故事,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2、精彩内容:①英雄气短力量,原本应该是男性的特征。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刚强坚毅,孔武有力的。当然,这里说的 “力”,并不只是体力,也指智力,而且主要是指意志力。但那些动不动就跪、就哭的角色,肯定无此力量。一个男人没有力量,照说也就应该没有魅力,然而却偏能获取芳心,这真是咄咄怪事!所谓 “红脸汉子” 或 “江湖豪杰”。他们大多高大魁伟,身强力壮,浓眉大眼,美髯长须,在体格上充分显示出男性的性特征。他们虎胆雄姿,远见卓识,力大无穷,敢负责任,在人格上也不愧为七尺男儿。总之,他们脸是黑的,血是热的,骨头是硬的,意志是刚强的;敢冲,敢打,敢做,敢为;能建功,能立业;能驰骋沙场,能闯荡江湖;端的称得上是男子汉、大丈夫、真豪杰、真英雄,在世界任何民族中,都属于女性渴望崇拜、芳心暗许的对象。一种观念是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句话可以做三种理解:一种理解是,英雄气总是很短的,儿女情才能长久;一种理解是,英雄气短不要紧,反正还有儿女情长;还有一种理解是,英雄气短者,多因儿女情长。江湖上的好汉们,显然取最后一种理解。②贤妻良母中国传统社会只要求女人是 “贤妻良母”,从来也不曾对男人有过类似要求,比如要求男人是 “贤夫良父”。“良父” 的要求或许有,比方说,“养不教,父之过”。但下面紧接着又有一句 “教不严,师之惰”。可见,所谓 “父教”,只不过是指当孩子(一般只限于男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做父亲的有责任把他送进学堂或为他请一位塾师。其他的事,他可就管不着了。顶多要求他在道德方面以身作则,起一种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教,一直是做母亲的责任。因此,当人们认为一个孩子缺少家教时,便会骂他是 “没娘养的” 或 “没娘教的”,绝不会骂到他父亲头上。可见一个父亲在家里,其实并不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负什么责任。这类事情无一例外地都应该由那位 “良母” 去操心费力。所以,一个中年丧妻或离异的男子如果独自一人抚养子女,便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情,认为他一个人 “又当爹又当娘”,真是不容易。相反,如果一个寡妇独自一人把子女拉扯大,当然也会博得同情,但那同情心却绝不会在带孩子这一点上,因为那原本是女人的 “天职”。贤妻良母是对女性的单方面要求,是夫妻之间的一种 “不平等条约”。如果不加分析地一味赞美所谓贤妻良母,那就无疑于是在赞美这种不平等关系。正如周恩来在 1942 年所撰《论 “贤妻良母” 与母职》一文中所指出,只要保持这个旧的固定名词,便先陷入男权社会的立场。事实上,中国的良母虽然按规矩必须由贤妻升格而来,但在实际上,却往往是良母的成分要大大地超过贤妻。甚至,一个女人,只要被公认是良母,则一般都不会有人对她的贤妻身份表示怀疑。的确,中国的女性大都更乐意也更善于做母亲,而不是做妻子。这种心理大概一半来自女人的天性,一半是她们自己母亲的言传身教所使然。③明媒正娶婚姻是中国人的大事。正因为是大事,所以不敢马虎。在中国传统社会,其具体操作,大体上要经过和履行下列法定或约定的程序:第一步叫 “纳采”,近代俗称 “说媒”,即先由媒人往女方家中陈述男家求婚之意,询问待字之女的年岁与生肖,然后由男家请术士 “合婚”,卜算生肖是否相合,婚姻是否吉利。第二步叫 “问名”,近代俗称 “定婚”,即双方正式交换庚帖,甚至详至两造三代及主婚人的姓名、荣衔、里居等。第三步叫 “纳吉”,近代俗称 “小聘”,即男家向宗庙问卜于祖先,如得吉卜就往告女家,并致送定婚礼品(一般为女子衣饰),女家也致答礼(一般为冠履及文房四宝),婚约即告成立。第四步叫 “纳征”,近代俗称 “聘礼”,即于迎娶前几日,男方将议定之聘金,并布帛、衣服、首饰、礼饼等物,如数以盛大仪仗送之女家。女家收受后,分赠亲友邻里,以示女儿出嫁有期。第五步叫 “请期”,近代俗称 “择吉”,即由男家择定迎娶之吉日,并通知女方。第六步叫 “亲迎”,即在喜结良缘之日,新郎躬率鼓乐、仪仗、彩舆(俗称花轿),到女家以礼迎娶新娘,并一同归家。以上六大程序,合起来就叫 “六礼”。依六礼而婚娶者,就叫 “明媒正娶”,有着不可动摇的合法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有趣

      易老师的这本书,有意思,有趣有趣。不但有很多的观点很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易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文笔犀利,很多观点嬉笑怒骂之中又将观点表达清楚,学到了很多的点,厉害厉害。第一,原来我们很多潜意识的观点,思想不是属于我们自己,而是有民族文化背景,哪里有脱离民族性的个人,哪有不受民族文化渲染的我们。虽然我们生活中一个全球化的今天,但骨子里面的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的。人与人的差别更多的就在于思想上的不同,看法上的迥异,我们跳不出自己认知层面的局限。第二,身为女人,在中国的女人,有时候感觉真是可悲。因为在小的时候,我们就被教育,作为一个女孩,你应该怎么做?而长大成家以后,更多的人会告诉你,你要做一个好妈妈,好儿媳,好妻子等等。亦如易老师在书中写的,丈夫没有上进,是女人的错,孩子没有成才,是女人的错,国家的没落也是女人的错… 但是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性,我们祖宗留下的 “礼” 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唯一庆幸的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允许我们改变,允许我们女人首先将自己作为一个人放在其他身份之前,也允许我们教育自己的后代,什么是平等,什么是自爱,什么是尊重… 最后,我们是历史的承受者,更是历史的书写者。希望在很多年代以后,中国的后辈,在读我们的历史时,有关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有更多的内涵,而不仅仅在性别上有差异。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