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究多元共生时代下金融科技的现状与转型。

内容简介

从出现雏形至今,银行业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在计算机及互联网得到普及之后,银行业务的形态、载体、渠道、模式等更是日新月异。

本书共10章,第1章为引言,内容包括银行业与技术的崛起、大型银行领导层面临的技术挑战、本书导读;第2~10章分别介绍银行业的历史和现状,银行业技术入门,银行渠道业务,银行业务运营,支付卡业务,支付业务,监管、财务及相关部门,技术管理,银行业的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关于作者
  • 前言
  • 译者序
  • 第1章 引言
  • 1.1 银行业与技术的崛起
  • 1.2 大型银行领导层面临的技术挑战
  • 1.3 本书导读
  • 第2章 银行业的历史和现状
  • 2.1 银行业简史
  • 2.2 现金货币、黄金货币和数字货币
  • 2.3 以网点为中心的业务发展
  • 2.4 银行业的整合
  • 2.4.1 英国银行业的整合
  • 2.4.2 全球银行业的整合
  • 2.4.3 另一种合并形式
  • 2.5 现代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 2.5.1 纸币
  • 2.5.2 支票
  • 2.5.3 集中式支票清算
  • 2.5.4 旅行支票
  • 2.5.5 电汇和电子支付
  • 2.5.6 签账卡和信用卡
  • 2.5.7 借记卡
  • 2.5.8 直接借记
  • 2.5.9 自动取款机
  • 2.5.10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 2.5.11 在线银行和互联网银行
  • 2.5.12 电话银行
  • 2.5.13 智能卡和非接触式卡
  • 2.5.14 储值卡
  • 2.5.15 移动转账系统
  • 2.6 银行业技术的发展
  • 2.6.1 支票分拣机
  • 2.6.2 电子会计机
  • 2.6.3 计算机
  • 2.6.4 数据中心
  • 2.6.5 数据网络
  • 2.6.6 批量处理和实时处理
  • 2.6.7 云计算
  • 2.7 银行业务中的技术挑战
  • 2.8 新型银行模式
  • 2.8.1 英国市场的新型银行模式
  • 2.8.2 北美洲市场的新型银行模式
  • 2.8.3 澳大利亚市场的新型银行模式
  • 2.8.4 欧洲其他市场的新型银行模式
  • 2.9 2008年银行业危机的影响
  • 2.10 银行业的现状
  • 2.10.1 银行机构
  • 2.10.2 银行网络和支付组织
  • 2.10.3 银行服务提供商
  • 2.10.4 银行技术
  • 第3章 银行业技术入门
  • 3.1 简介
  • 3.2 简单银行模式
  • 3.3 核心银行平台
  • 3.4 数据库架构
  • 3.5 高可用平台
  • 3.6 平台架构
  • 3.7 简单银行模式扩展
  • 3.8 单一客户视图
  • 3.9 CICS
  • 3.10 互联网银行
  • 3.11 用户认证
  • 3.12 远程过程调用
  • 3.13 分布式对象和CORBA
  • 3.14 服务
  • 3.15 Web服务
  • 3.16 RESTful Web服务
  • 3.17 SOA
  • 3.18 银行的新模式
  • 3.19 处理客户申请
  • 3.20 微服务
  • 3.21 现代数据库
  • 3.22 数据分析和报表
  • 3.22.1 分析型数据模型
  • 3.22.2 数据分析架构
  • 3.22.3 业务数据存储
  • 3.22.4 大数据
  • 3.22.5 操作仪表盘和流处理
  • 第4章 银行渠道业务
  • 4.1 引言
  • 4.2 银行分支机构
  • 4.3 银行网点使用的技术
  • 4.4 邮政系统
  • 4.5 ATM
  • 4.5.1 银行ATM的基本设置
  • 4.5.2 ATM的硬件、软件和信息格式
  • 4.5.3 ATM网络
  • 4.5.4 部署ATM时的注意事项
  • 4.6 电话
  • 4.7 在线聊天
  • 4.8 视频通话
  • 4.9 多媒体呼叫中心
  • 4.9.1 呼叫中心平台
  • 4.9.2 智能网络
  • 4.9.3 在呼叫中心处理呼叫
  • 4.9.4 排班调度
  • 4.9.5 计算机电话集成
  • 4.9.6 交互式语音应答
  • 4.9.7 可视化IVR
  • 4.9.8 呼叫记录
  • 4.9.9 外呼系统
  • 4.9.10 现代联络中心技术
  • 4.9.11 SIP和处理VoIP呼叫
  • 4.9.12 使用VoIP的联络记录
  • 4.9.13 计算机电话与VoIP的集成
  • 4.9.14 SIP中继线和联络中心平台
  • 4.9.15 其他联络媒体类型
  • 4.9.16 现代多媒体联络中心
  • 4.9.17 H.323协议
  • 4.9.18 联络处理的注意事项
  • 4.10 短信服务
  • 4.11 互联网银行
  • 4.12 电子邮件
  • 4.13 移动银行
  • 4.14 社交媒体
  • 4.15 市场营销
  • 4.16 跨渠道关键要素思考
  • 4.16.1 一致性
  • 4.16.2 业务可用性和弹性
  • 4.16.3 安全性
  • 4.16.4 异构终端
  • 4.16.5 可访问性
  • 第5章 银行业务运营
  • 5.1 联络中心
  • 5.2 支付业务
  • 5.3 现金管理
  • 5.4 信贷业务
  • 5.4.1 零售信贷申请流程
  • 5.4.2 中小企业信贷申请流程
  • 5.5 催收和清收
  • 5.6 反欺诈
  • 5.6.1 客户身份验证及风险评估
  • 5.6.2 欺诈数据库
  • 5.6.3 持续监控
  • 5.6.4 交易监控和反洗钱
  • 5.6.5 报告可疑活动
  • 5.6.6 通风报信
  • 第6章 支付卡业务
  • 6.1 支付卡的类型
  • 6.1.1 借记卡
  • 6.1.2 预付卡
  • 6.1.3 信用卡
  • 6.1.4 签账卡
  • 6.1.5 其他支付卡
  • 6.2 支付卡上的信息
  • 6.3 卡支付的运作方式
  • 6.4 卡支付网络
  • 6.5 其他类型的卡支付交易
  • 6.5.1 预授权
  • 6.5.2 离线支付
  • 6.5.3 无卡交易
  • 6.5.4 基于PIN的授权
  • 6.5.5 撤销、退款和退单
  • 6.5.6 提示消息
  • 6.6 管理支付卡
  • 6.6.1 渠道
  • 6.6.2 新客户引导和发卡
  • 6.6.3 交易处理
  • 6.6.4 外包处理
  • 6.6.5 运营管理
  • 6.6.6 后台管理
  • 第7章 支付业务
  • 7.1 简介
  • 7.2 现金支付
  • 7.3 支票支付
  • 7.3.1 支票的类型
  • 7.3.2 支票的清算和结算
  • 7.3.3 支票欺诈
  • 7.3.4 新银行支票管理概述
  • 7.4 直接贷记
  • 7.5 清算和结算
  • 7.6 银行间支付
  • 7.6.1 面向批处理的支付体系
  • 7.6.2 示例——Bacs直接贷记
  • 7.6.3 直接借记
  • 7.6.4 示例——Bacs直接借记
  • 7.6.5 面向信息的支付系统
  • 7.6.6 支付指令
  • 7.6.7 支付信息格式
  • 7.6.8 支付信息的寻址
  • 7.6.9 其他支付信息字段
  • 7.6.10 示例——快速支付系统
  • 7.6.11 大额支付系统
  • 7.6.12 示例——CHAPS
  • 7.6.13 国际支付
  • 7.6.14 参与支付体系的几种方式
  • 7.6.15 运营时间
  • 7.7 支付反欺诈和制裁
  • 7.8 支付对账
  • 7.9 支付技术
  • 7.9.1 创建支付指令
  • 7.9.2 处理银行间支付
  • 7.9.3 支付平台的技术基础
  • 第8章 监管、财务及相关部门
  • 8.1 简介
  • 8.2 监管
  • 8.2.1 欧盟支付服务指令
  • 8.2.2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 8.2.3 开放银行和开放数据
  • 8.2.4 违反法规的后果
  • 8.3 国际监管标准
  • 8.4 遵从监管
  • 8.5 财务职能简介
  • 8.6 财务部门
  • 8.6.1 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
  • 8.6.2 记账
  • 8.6.3 税务
  • 8.6.4 财务计划和预算
  • 8.6.5 财务报告
  • 8.6.6 监管报告
  • 8.6.7 技术与财务
  • 8.7 资金部门
  • 8.7.1 风险管理和建模
  • 8.7.2 资产和负债管理
  • 8.7.3 资金后台
  • 8.7.4 技术和资金管理
  • 8.8 合规部门
  • 8.8.1 合规部门的历史
  • 8.8.2 合规目标和措施的颁布和跟踪
  • 8.8.3 创建管理合规风险的标准和工具
  • 8.8.4 培训
  • 8.8.5 评估
  • 8.8.6 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问题解决措施的执行
  • 8.8.7 技术与合规性
  • 8.9 人力资源部门
  • 8.10 采购部门
  • 8.11 其他职能
  • 第9章 技术管理
  • 9.1 技术部门的组织
  • 9.2 康威定律
  • 9.3 技术成本
  • 9.4 关键在于业务服务能力而非技术本身
  • 9.5 服务管理
  • 9.6 将服务映射到应用系统
  • 9.7 应用资产管理
  • 9.8 内包和外包
  • 9.9 技术资产管理
  • 9.9.1 标准化的重要性
  • 9.9.2 以敏捷方法为借口
  • 9.9.3 标准化的要素
  • 9.9.4 非功能性能力
  • 9.9.5 结论
  • 9.10 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 9.10.1 监管与技术
  • 9.10.2 法律与技术
  • 9.10.3 行业规则与技术
  • 9.10.4 结论
  • 第10章 银行业的未来
  • 10.1 发展趋势
  • 10.1.1 支付卡行业
  • 10.1.2 银行业
  • 10.2 不断创新的产品特性和功能
  • 10.3 支付的未来
  • 10.3.1 不受地域限制的即时支付
  • 10.3.2 支付反欺诈措施
  • 10.4 运营中的技术
  • 10.5 监管
  • 10.6 财务部门
  • 10.7 技术部门
  • 10.8 关于数据的题外话
  • 10.9 银行产品和服务
  • 10.9.1 结算账户
  • 10.9.2 贷款
  • 10.9.3 抵押贷款
  • 10.10 银行网点的未来
  • 10.11 未来银行的员工数量、技能发展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