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才智、胆识铸就的创业史诗与商界传奇。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第一批赴非洲的创业者的经历,展现了这群有胆识有魄力,善良正直,有着敏锐商业头脑的国人群体在非洲安哥拉几十年来的开拓与奋斗。他们历经疾病、意外、生意失败等挫折,克服生存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以及文化习俗不同等无数困难,终于取得成功。

虽然创业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是他们凭着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为安哥拉的建设和中非人民友谊做出了很好的贡献,用实践证明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正确性。展现了在非中国人如非洲特有的猴面包树一样,适应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与人包容团结、和睦相处的民族特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题记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勇闯安哥拉

    因为看到微信读书上的叫 “猴面包树” 作者的游记,想到这本书,很普通的书但相比猴面包树的游记信息真实靠谱的多,本书记述的是上世纪 90 年代几个北京广渠门的年轻人勇闯非洲安哥拉的故事,因为我也是那一辈人,看到很多情节恍如隔世,深有感触。当时的中国刚开放国门,所有人都 “向钱看”,希望做 “先富” 起来的人,公务员都纷纷下海。“富贵险中求”,年轻力壮时要去经济增长高的地区发展,而不是已经富裕起来但经济增长慢的地区(部门),从 1985-2005 年的 20 年蛮荒生长期,去欧美日本的混个温饱和外人羡慕,去非洲和留在国内大城市和沿海的发财机会更多。年轻时赚取第一桶金后,关键是如何把资金变成资产,可人性很难控制,人的目标很容易漂移,尤其是 “赚钱” 是个很宽泛可变动的目标,人很容易迷失,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家庭问题,公司合作伙伴问题都是坑。本书的缺点还是保留纯真和善良,中国人太容易用自己的文化去思考和想象外国人,可是中国文化是独特的,和其他地区是很多地方是相反的,如果不能警惕将非常危险,而文化最重要的媒介是语言,若不能通晓当地语言,很难融入当地的圈层,本书作者属于 60 后,还保留朴素的 “劳动人民” 的阶级感情,但现在新一代要注意自身的民族优越感,种族歧视是人性天性的群体意识,全世界经常发生的 “排华” 事件,也在于中国人的独特性,在宗教和价值观大不同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放下身段,很容易遭遇当地人的仇视或成为 “唐僧肉”。“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因为思考最耗费能量,人的天性是懒得思考,中国已经到了向外发展的阶段,亚非拉是发展方向,但全世界各地的发展只有中国是线性向上发展的,世界其他地区,包括非洲的贫困不是我们认为的饥荒,他们的问题是不能完成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进步,本书讲述的安哥拉经过 20 年并没有什么进步,文化基因不是短短几十年能改变的,中国人普遍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对财富的狂热追求在宗教信徒眼中是笑话,我们不能照搬国内的成功经验,战后 80 年成功完成工业化的都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最近流行到非洲种地,微博上的 @黄斌,最近有个访谈,不错的故事。2025 年 #322

      4
      2

    出版方

    百花文艺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始建于1958年8月1日,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文艺出版社之一。郭沫若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了社名,编辑出版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文艺书籍,并以散文、小说为重点,而散文书刊的出版,更形成了一枝独秀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