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现代中国风险治理需创新,本书从政府、市场、社会合作角度出发,分析多国风险治理体系及责任分担。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面临的风险压力已经完全超yue了传统制度资源的限度,需要创新风险治理体系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多元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风险分散、责任共担的风险治理结构。本书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合作分担救助责任的角度出发,结合跨国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在自然灾害救助、事故赔偿和救助、传染性疾病救助以及社会安全事件补偿方面的政策体系及政策变迁历程。通过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国别比较,本书分析了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善后救助的风险分散和转移制度,在讨论制度借鉴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突发事件善后救助责任分担体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风险社会与受害人救助
  • 第一节风险社会已经到来
  • 第二节厘清概念:正本清源
  • 第三节谁来救助受害人
  • 第二章风险治理与救助责任分担
  • 第一节风险治理的多元策略
  • 第二节政府、市场与社会:如何分担责任
  • 第三节构建以“受害人”为中心的合作救助体系
  • 第三章“仰望青天”:中国政府主导型灾害救助模式
  • 第一节“多灾多难”的国度
  • 第二节“祖宗之法”:救灾的历史遗产
  • 第三节自力更生vs.依靠政府:当代救灾政策的流变
  • 一、举国之力救汶川
  • 二、“看不见的手”:保险市场初显效力
  • 第四节中国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美国vs.日本:谁的救灾制度更有效
  • 第一节美国市场主导型灾害救助体系
  • 一、美国自然灾害的情况
  • 二、美国洪水保险计划
  • 三、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保险体系
  • 四、佛罗里达飓风保险体系
  • 五、美国的农业保险体系
  • 第二节日本公私合作型灾害救助体系
  • 一、日本地震保险制度
  • 二、日本的农业保险体系
  • 第三节美国、日本自然灾害救助政策的启示
  • 第五章事故受害人救助:中国的探索与政策
  • 第一节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的时代
  • 第二节中国事故受害人救助政策体系
  • 一、针对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工伤保险救助体系
  • 二、针对非企业雇员的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救助体系
  • 三、生产安全事故财产损失保险救助体系
  • 四、针对人身伤害财政赔偿和救助体系
  • 五、针对安全事故财产损失的政府救助体系
  • 第三节中国事故受害人救助面临的难题
  • 第六章美国事故受害人赔偿政策分析
  • 第一节美国已跨越事故高发期
  • 第二节美国事故受害人赔偿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美国事故受害人救助政策的实践
  • 第四节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案例分析
  • 第五节美国事故受害人救助政策的启示
  • 第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政策分析:中国经验
  • 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需求大
  • 第二节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
  • 一、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
  • 二、中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演变
  • 三、日益增长的商业医疗保险体系
  • 四、公共卫生事件专项赔偿和救助基金
  • 第三节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害人救助面临的难题
  • 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害人救助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全球面临日益增多的突发公共卫生风险
  • 第二节美国混合型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
  • 第三节中国香港地区公共财政救助基金模式
  • 第四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组织援助
  • 第五节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政策的启示
  • 第九章社会安全事件受害人救助政策分析:中国经验
  • 第一节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造成重大损失
  • 第二节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受害人救助政策构成
  • 一、针对人身伤害的国家救助政策
  • 二、针对财产损失的救助和帮扶政策
  • 第三节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受害人救助实践中的问题
  • 第十章社会安全事件受害人补偿政策:美国经验
  • 第一节全球面临恐怖主义风险
  • 第二节美国社会安全事件保险赔偿体系
  • 第三节社会安全事件受害人的国家补偿政策
  • 第四节社会捐赠资金的“基金化”运作模式
  • 第五节美国社会安全事件受害人救助政策的启示
  • 第十一章构建突发事件受害人救助责任分担体系的建议
  • 第一节以“受害人”为中心构建风险治理体系
  • 第二节突发事件善后救助责任分担的连续统
  • 第三节突发事件善后救助责任分担政策供给建议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