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9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书系年度北京学论文集,分为理论、专题研究、地方案例、学术综述四部分。
内容简介
该书是每年一期有关北京学研究的论文集,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编。该书文章分别从文化学、历史学、比较研究等角度和方法来展开北京学的相关研究。该辑共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探讨,其中一篇探讨中国地方学发展历程、特征及其前景,另一篇为厦门学的研究和思考。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共十三篇文章,分别就长城、运河、西山文化带与北京城的关系,从历史、建筑和遗产保护角度加以细致分析。第三部分为地方案列,分别就三家店村落文化、高碑店民俗文化、怀柔段文化遗产展开讨论。第四部分为学术综述,就京津冀运河发展演变及运河文化遗产,以及第二十次次北京学学术年会的相关内容加以综合考述。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编委会
- 前言
- 目录
- 领导与嘉宾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在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 打造中国地方学品牌 促进地方学广泛交流
- 理论探讨
- 北京学研究所2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 前言
- 一 平台创建阶段:1998—2003年
- 二 跨越发展阶段:2004—2008年
- 三 提升发展阶段:2009—2018年
- 四 未来展望
- 结束语
- 论首都研究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
- 一 从行政区划制度看首都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
- 二 首都,是经济中心还是消费中心?
- 三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的文化影响
- 四 简论首都研究在我国历史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北京学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可以发挥智库作用
- 一 北京是首都,在全国地方学和城市学研究中北京学是重中之重
- 二 北京学研究平台与智库建设
- 论北京学在中国地方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北京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 二 北京学与全国地方学的关系
- 三 北京学对全国地方学研究的作用
- 北京学与新疆塔城学
- 一 关于北京学发展的思考
- 二 关于塔城学发展的思考
- 专题研究之一:北京历史文化研究
- 北京古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 一 恢宏壮丽的首都气象
- 二 灿然荟萃的文物古迹
- 三 系统完备的礼乐制度
- 四 中正和谐的价值偏好
- 五 厚德载物的包容气度
- 六 万国之表的首善追求
- 明清笔记中的北京名人遗迹书写及其价值
- 一 北京名人遗迹书写的内容
- 二 北京名人遗迹书写的价值
- 清代园林建造中的历史地理因素考察
- 前言
- 一 北京西北郊历史地理总述
- 二 圆明园、颐和园的历史演变
- 三 圆明园、颐和园建造的地理因素分析
- 结语
- 北京朝阳门及关厢地区的历史地理考察
- 一 前言
- 二 朝阳门的历史地理基础
- 三 朝阳门的历史演变
- 四 朝阳门在历史上的职能
- 五 朝阳门关厢地区及其保护规划
- 六 结论
- 北京市门头沟区长城文化带历史地理研究
- 前言
- 一 区位与环境
- 二 历史演进
- 三 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
- 四 地位与保护发展建议
-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历史地理研究
- 一 前言
- 二 门头沟区传统村落概况
- 三 门头沟传统村落时空形态演进
- 四 结语
- 基于历史地理学视角下的北京大兴南海子研究
- 前言
- 一 南海子概况
- 二 南海子时空特征
- 三 南海子的未来发展定位探讨
- 四 南海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相关建议
- 专题研究之二:北京城市发展研究
- 关于大运河文化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 一 申遗成功的中国大运河是做到“三好”的着力点
- 二 大运河北起点的问题
- 三 大运河水源的北源头在白浮泉
- 四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北京段)的遗产点
- 五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中的文化遗产点
- 北京核心区疏解空间再利用模式研究
- 一 前言
- 二 北京市核心区疏解空间及再利用现状
- 三 疏解空间再利用的几个典型案例
- 四 几点启示及建议
- 文化软实力语境下北京会展业发展路径
- 一 研究背景
- 二 会展业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撬动作用和平台功能
- 三 基于文化软实力的北京会展业问题解析
- 四 北京会展业发展路径建议
- 五 结语
- 从微信中的北京街块说起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微信中的北京街块
- 三 “惠和阳关街块”特点分析
- 地方案例
- 和风、韩韵与中华魂:传统公共文化庆典的东亚景观
- 一 和风浓郁:“三大祭”
- 二 韩韵醇厚:宗庙大祭
- 三 博大悠远中华魂:黄陵大典
- 四 交流借鉴:在东亚天空下竞相辉映
- 基于游客感知度的北京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
- 一 北京工业遗产现状
- 二 798艺术区历史沿革及现状
- 三 798艺术区游客感知度分析
- 四 结论与建议
- 学术综述
- 扩展颐和园民国研究之浅见
- 一 研究史料类别与收集、整理状况
- 二 研究问题举凡
- 三 研究意义与价值
- 四 小结
- “北京学研究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次北京学学术年会”综述
- 一 “北京学”发展建设综合研究
- 二 北京历史文化研究
- 三 北京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 “我与北京学”
- 京学缘
- 北京学是我们的好老师
- 我和北京学之缘
- 北京学,学北京
- 在这里工作和付出,也在这里收获和成长
- 用知识触摸北京,用脚步丈量北京
- 北京学人
- 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助推北京学提升发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